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5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終不可用也。此及《豐》九三兩言之,大抵一意。

后即《書》所謂「元后」也,「省方」即觀之「省方」也,王氏以方 為事,張子以后為繼體守文之君,疑皆失之。

義:「無咎」也。此及《解》《漸》,《既濟》之初爻,凡四言之,意各有 異。蓋《解漸》自可無咎,此及《既濟》,則有謹戒之意耳。 「未冨也。」愚聞之邑人班邑新曰:「無妄之福,未可以為 冨也, 固有之也。」《益》六三與此同。

《豐》之五、《兌》之四言「有慶」,略與此同。至於「中有慶」、「往有 慶」,則各以其爻義言之,若所謂「大有慶」者,則有取義, 爻各具本傳。

先君子曰:「畜極而通,君子之道,將盛行於世也。」程子 以說為設問之辭,道謂道路之道,疑皆未安耳, 亦可醜也。此及解之三,凡兩言之義蓋一耳。

「得中道也。」《解》《夬》之九二皆言之。

《離王公》,梁武帝讀「離」作平聲。

《渙》之六四「渙其群」,而《傳》曰「光大也。」此爻「憧憧往來」,與 《渙》之四正相反,故其辭然。

「無所容」與《離》《九》四同。

「不可大事。」與「《豐》其沛」之意同。蓋剛雖得位而不中、是 以不可大事。

「小人否也」,以文攷之,晦菴之說為順;以韻葉之,程子 之音為得。

無所疑也。此及《升》之九三並言之、此決於退、彼決於 進、時之宜耳。

爻辭言「九二貞吉」者三,而此言「以中解」,言「得中道」,《未 濟》言「中以行正」,大意相類,但各葉韻耳。

位不當也。謂《大壯》之世、以柔居尊、失其壯矣。

《傳》文多舉首句,所謂「獨行正」者,乃并「貞吉」贊之也。 張子曰:有應在四,居下援上,故曰「未受命。」張子之意, 猶所謂賜不受命者也。如此,則與「正見必催」之說,又 相反也。先君子、晦菴皆曰:「初在下位,未有官守之命。」 程子曰:「若有官守,不信於上,而失其職,一日不可居 也。」此言得之。

「威如之吉」,與《大有》之《傳》略同。蓋夫子慮人以猛為威, 故特出此義,先儒各自為說,失之矣。

先君子曰:「《離》《兌》皆因而性不同。《傳》言『睽中有合』,所以 責君子濟睽之功;《象》言同有異,所以論君子不苟同 之性。」

《睽》六五與《晉》六五同,皆文明、柔順、中虛之主,往則「有 慶。」

王氏張子程子皆以六四當位處陰之實。先君子曰: 六四「往《蹇》來連」者,以九三九五陽實居當其位,而乘 承之際,實遇之耳。此說極順。

陽剛中正、雖居蹇難、不失其節、所謂「得道者多助也、 以從貴也。」與《鼎》之初六同、義則稍異。

明兩作雷雨作二象,皆當以「作」字為句,程子誤也。 宜負而反乘,與老婦士夫之醜同。

「未當位也。」案諸爻失位者。皆云位不當。而此變其文 者、謂未當君位。故但去其應也。若進而之五。則當盡 去群陰乃為得耳。

《益》之五、《損》之上,皆以益下,為「大得志」,與升于尊位者 同,聖人之意可見矣。

後漢向長讀《損》《益》二卦,喟然嘆曰:「吾今已知富不如 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愚謂君子生順死 安,未聞以死為貴也。貧賤之人,固寡怨咎,然得其志 而大行於天下,非達而在上者能之乎?長所言非《易》 之意矣。

五比於六、非其罪也。但時位如此、則中心歉然、自以 為未光耳。《晉》之道未光、《萃》之志未光。與此大同而小 異。

「遠近」亦以位言。蓋二近而四遠也。

中正也。與《井》之《升》同。皆陽剛在上、自然中正、故不言 「以。」

除,本亦作「儲」,又作治。王肅、姚氏、陸氏曰:「除猶修治也。」 「未光」,《釋文》云:「一本作志未光。」

《以高大》,一本「高」字上有「成」字。

「有慶」、「有喜」,大意略同。所從言之異者,恐以葉韻耳。 程傳所云「己為平正」,必謂大賢以上命不足道,但當 不有其身,則孔子「微服」,孟子之有戒心,皆為隱情惜 己者矣。「致命」,如致知之致,孔子言道之廢興,即推致 之謂,恐與「見危授命」不同。後見上饒余大雅正叔記 《晦菴語錄》云:「澤無水,困不可以有為,然後付之命。」與 《本義》不同,當考。

「以居中而有福慶」、謂其得所欲之多也。

雖不當位。《彖》與爻傳三言之。《小畜》乃為無位。此爻與 《未濟》。則為失位耳。

以中直也、與《同人》之《乾》同。義及無異、受福也、與《井》之 《坎》同。

未當也。案:《歸妹》之《大壯》贊辭同此,而韻葉之,皆為平 聲,則此言宜與《需》之《小畜》贊辭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