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載,而典訓不明,無所曉識。夫《五經》廣大,聖言幽遠, 非天下之至精,豈能與於此。況以不才,敢承誨命。昔 之先師謝弟子者有矣,上則通達經旨,分明章句;下 則去家慕鄉,求謝師門。今蒙下列,不敢有辭。願君慎 疾加餐,重愛玉體。」三十年拜為太常。顯宗即位,尊以 師禮,甚見親重,拜二子為郎。榮年踰八十,自以衰老, 數上書乞身,輒加賞賜。乘輿常幸太常府,令榮坐東 南,設几杖,會百官。驃騎將軍東平王蒼以下及榮門 生數百人,天子親自執業,每言輒曰「太師在是。」既罷, 悉以大官供具賜太常家。其恩禮若此。永平二年,三 雍初成,拜榮為五更。每大射,養老禮畢,輒引榮及弟 子升堂執經,自為下說。迺封榮為關內侯,食邑五千 戶。榮每疾,帝輒遣使者存問,太官太醫相望於道。及 篤,上疏謝恩,讓還爵土。帝幸其家問起居,入街下車, 擁經而前,撫榮垂涕,賜以床茵、幃帳、刀劍、衣被,良久 迺去。自是諸侯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 皆拜床下。榮卒,帝親自變服臨喪送葬,賜冢塋於「首 山之陽。除兄子二人補四百石,都講生八人補二百 石」,其餘門徒多至公卿。
子郁,字仲恩,少以父任為郎。敦厚篤學,傳父業,以《尚 書》教授,門徒常數百人。榮卒,郁當襲爵,上書讓於兄 子汎,顯宗不許,不得已受封,悉以租入與之。帝以郁 先師子,有禮讓,甚見親厚,常居中論經書,問以政事。 遷侍中。帝自制《五家要說章句》,令郁較定於宣明殿。 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經,遷越騎校尉。詔敕太子 諸王各奉賀致禮,數進忠言,多見納錄。和帝即位,遷 長樂少府,復入侍講。永元四年,代丁鴻為太常,明年 病卒。郁經授二帝,恩寵甚篤,賞賜前後數百千萬,顯 於當世,門人楊震、朱寵皆至三公。初,榮受朱普學,《章 句》四十萬言,浮辭繁長,多過其實。及榮入授顯宗,減 為二十三萬言,郁復刪省定成十二萬言,由是有《桓 君大小太常章句》。子普嗣爵。
郁中子焉,能世傳其家學。焉字叔元,少以父任為郎, 明經篤行,有名稱。永初元年,入授安帝,三遷為侍中。 永寧中,順帝立為皇太子,以焉為太子少傅,月餘,遷 太傅。順帝即位,拜太傅,復入授經禁中。陽嘉二年,遷 太常,弟子傳業者數百人,黃瓊、楊賜最為貴顯。 郁孫典,字公雅,復傳其家業,以《尚書》教授潁川,門徒 數百人,舉孝廉為郎,拜侍御史。常乘驄馬,京師畏憚 之,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賜爵關內侯,遷 光祿勳。
《張霸傳》:霸子楷,字公超,通《嚴氏春秋》、古文《尚書》,門徒 常百人,賓客慕之,自父黨夙儒偕造門焉,車馬填街, 徒從無所止。黃門及貴戚之家,皆起舍寺次,以候過 客往來之利。楷疾其如此,輒徙避之。楷作《尚書注。 丁鴻傳》:「鴻字孝公,父綝,封陵陽侯。鴻年十三,從桓榮 受《歐陽尚書》,三年而明章句,善論難,為都講。綝卒,鴻 當」襲封,上書讓國於弟盛,不報。鮑駿上書,言鴻經學 至行,顯宗甚賢之。永平十年,詔徵鴻,至即召見《說文 侯之命》篇,賜御衣及綬,稟食公車,與博士同禮。頃之, 拜侍中。
《馬融傳》:「融字季長,扶風茂陵人。才高博洽,為世通儒, 施養諸生,常有千數。涿郡盧植、北海鄭元,皆其徒也, 注《尚書》。」
鄭元字康成從東郡張恭祖受古文尚書以山東無 足問者迺西入關因涿郡盧植師扶風馬融自遊學 十餘年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注尚書及尚書大傳 馮緄傳弟允清白有孝行能理尚書善推步之術拜 降虜校尉。
《周磐傳》:「磐字堅伯,汝南安成人,徵士燮之宗也。祖父 業,建武初為天水太守。磐少游京師,學古文《尚書》《洪 範》《五行、左氏傳》。好禮有行,非典謨不言,諸儒宗之。」 《宋均傳》:「族子意,字伯志。父京,以大夏侯尚書教授,至 遼東太守。意少傳父業,顯宗時舉孝廉,以召對合旨, 擢拜阿陽侯相。」
《寒朗傳》:「朗字伯奇,魯國薛人也。生三日,遭天下亂,棄 之荊棘,數日兵解,母往視,猶尚氣息,遂收養之。及長, 好經學,博通書傳,以《尚書》教授,舉孝廉。」
《張酺傳》:「酺少從祖父充受《尚書》,能傳其業。又事太常 桓榮,勤力不怠,聚徒以百數。永平九年,顯宗為四姓 小侯,開學於南宮,置五經師,酺以《尚書》教授,數講於 御前。以論難當意,除為郎,賜車馬衣裳,遂令入授太 子。酺為人質直守經義,每侍講間隙,數有匡正之辭, 以嚴見憚。及肅宗即位,擢酺為侍中、虎賁中郎將。數」 月,出為東郡太守。酺自以嘗經親近,未悟見出,意不 自得,上疏辭曰:「臣愚以經術給事左右,少不更職,不 曉文法,猥當剖符典郡,班政千里,必有負恩辱位之 咎。臣竊私自分,殊不慮出城闕,冀蒙留恩,託備冗官, 群僚所不安,耳目所聞見,不敢避好醜。」詔報曰:「《經》云: 『身雖在外,乃心不離王室;典城臨民,益所以報效也。 好醜必上,不在遠近。今賜裝三十萬,其亟之官』。」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