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8 (1700-1725).djvu/119

此页尚未校对

訓章已悉,而篇意未貫,故以《續記》為名。其實自述己意,亦多不用《小序》。

黃度《文叔序詩》三十卷

水心葉氏《序》曰:「公於《詩》篤信古文,旁錄眾善。」

項安世《毛詩前說》一卷。

陳氏曰:攷定《風》《雅》篇次而為之說。其曰「前說」 者,末年之論有少不同故也。

陳鵬飛《詩解》二十卷。

陳氏曰:不解《殷》《魯》二《頌》,以為《商頌》當闕,而《魯頌》可廢。

王景文《詩總聞》三卷。

陳氏曰:《自序》云:「研精覃思於此幾三十年。」 其書有「聞音」 ,謂音韻;《聞訓》,謂字義;《聞章》,謂分段;《聞句》,謂句讀;《聞字》,謂字畫;《聞物》,謂鳥獸草木;《聞用》,謂凡器物;《聞跡》謂凡在處山川、土壤、州縣、鄉落之類;《聞事》謂凡事實;「聞人」 謂凡人姓號。共十聞,每篇為總聞。又有《聞風》《聞雅》《聞頌》等,其說多出新意,不循舊傳。

《白石詩傳》二十卷。

陳氏曰:宗正少卿樂清錢文子撰。所居「白石岩」 ,因以為號。

《詩古音辨》二卷。

陳氏曰:「從政郎信安鄭犀撰。」

《詩攷》五卷。

浚儀王應麟撰。《自序》:「漢言《詩》者四家,師異指殊。」 賈逵撰齊、魯、韓,與毛氏異同。梁崔靈恩采三家本為《集注》。今惟毛《傳》、鄭箋孤行,韓廑存《外傳》,而魯、齊詩亡久矣。諸儒說《詩》,壹以毛、鄭為宗,未有參攷三家者。獨朱子《集傳》「閎意眇指,卓然千載之上。言《關雎》則取匡衡《柏舟》,婦人之詩則取劉向《笙詩》,『有聲無辭』」 則取《儀禮》,「上天甚神」 ,則取《戰國策》「何以恤我」 ,則取《左氏傳》「抑戒自警。」 「昊天有成命,道成王之德」 ,則取《國語》「陟降庭止」 ,則取《漢書注》;「賓之初筵,飲酒悔過」 ,則取《韓詩序》「不可休思,是用不就。」 「彼岨者岐」 ,皆從韓《詩》「《禹》敷下土」 ,方又證諸《楚辭》,一洗末師專己守殘之陋。學者諷詠涵濡而自得之,躍如也。文公語門人:《文選注》「多韓詩章句,嘗欲寫出。」 應麟竊觀傳記所述三家緒言,尚多有之,罔羅遺軼,傅以《說文》《爾雅》諸書,稡為一編,以扶微學,廣異義,亦文公之意云爾。讀《集傳》者,或有攷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