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8 (1700-1725).djvu/3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三十七卷目錄

 詩經部彙考五

  韓詩外傳序 小星 行露 漢廣 相鼠三 柏舟五 雄雉三 關睢 汝墳

   草蟲 日月 蝃蝀靜女雄雉 匏有苦葉 谷風 旄丘二 北門二 北山北門 甘

  棠 干旄 載馳三 淇澳二 氓 中谷二 大叔于田三 羔裘三 野有蔓草 汾沮

  洳二 伐檀二 碩鼠三 山有樞 椒聊 鴇羽 小戎 終南 衡門 匪風 鳲鳩二

   東山 豳風 天作 我將二 時邁三 執競 臣工 板 有瞽 楚茨 潛 武

  敬之四 板絲衣

經籍典第一百三十七卷

詩經部彙考五

==

《{{{1}}}》
{{{3}}}{{{4}}}

《序》

文之在世,如風行水上,變態無定,惟載道者可貴也, 外此藝焉耳。《六經》之文,渾涵如天,萬象森列,不可尚 已。至孔孟繼六經而作,其文廣大淵弘,中間每取《易》 《詩》《書》中之要語而推廣之,闡幽微顯,以盡其蘊,則道 從此出矣。夫何韓嬰處乎漢孝文之世,遭秦火絕學 之餘,迺能衍詩作傳,命意布詞,一倣孔、孟之文。凡諸 詩言約旨遠者,悉肆力極致,上推天人之理,下及萬 物之情,以盡其意。文則嚴整簡古,厲世範俗,皆順于 道,宛然聖門家法,豈漢世人物之所遽能邪!然生在 當峕,以《詩》名,與魯申培、《齊轅固》二詩並列于世。亦嘗 以《易》作傳授人,今已不傳,而其詩亦亡,又因以慨嘆 天下之遺書於無窮也。嗟乎,韓生不見於經傳,故世 鮮聞。今薛子汝修,篤學嗜《詩》,迺於先曾大父黃門公 笥中得此書,愛其文古,而鋟諸梓,以傳於世,其用心 不亦可嘉也乎!濟南陳明撰

《小星》

曾子仕于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時,曾子重其祿而輕 其身。親沒之後,齊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 方是之時,曾子重其身而輕其祿。懷其寶而迷其國 者,不可與語仁;窘其身而約其親者,不可與語孝。任 重道遠者,不擇地而息;家貧親老者,不擇官而仕。故 君子矯褐趨時,當務為急。《傳》云:「不逢時而仕,任事而」 敦其慮,為之使而不入其謀,貧焉故也。《詩》曰:「夙夜在 公,實命不同。」

《行露》

傳曰:夫行露之人,許嫁矣,然而未往也。見一物不具, 一禮不備,守節貞理,守死不往,君子以為得婦道之 宜,故舉而傳之,揚而歌之,以絕無道之求,防汙道之 行乎。《詩》曰:「雖速我訟,亦不爾從。」

《漢廣》

孔子南遊適楚,至於阿谷之隧,有處子《珮瑱》而浣者, 孔子曰:「彼婦人其可與言矣乎?」抽觴以「女不可求思」, 此之謂也。

《相鼠》

哀公問孔子曰:「有智壽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 命也者,自取之也。居處不理,飲食不節,勞過者,病共 殺之。居下而好千上,嗜慾無厭,求索不止者,刑共殺 之。少以敵眾,弱以侮強,忿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故有 三死而非命者,自取之也。《詩》云:『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傳》曰:『在天者莫明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人』」 者莫明乎禮義。故日月不高則所照不遠;水火不積 則光炎不博;禮義不加乎國家,則功名不白。故人之 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君人者降禮尊賢而王,重法愛 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而亡。《詩》曰:「人而無 禮,胡不遄死。」

《相鼠二》

君子有辯善之度,以治氣養性,則身後彭祖;修身自 強,則名配堯禹。宜于時則達,厄于窮則處。信禮者也。 凡用心之術,由禮則理達,不由禮則悖亂。飲食衣服, 動靜居處,由禮則知節,不由禮則墊陷生疾。容貌態 度,進退移步,由禮則夷。國政無禮則不行,王事無禮 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王無禮則死亡無日矣。《詩》曰: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相鼠三》

傳曰:不仁之至忽其親,不忠之至倍其君,不信之至 欺其友。些三者,聖王之所殺而不赦也。《詩》曰:「人而無 儀,不死何為?」

《柏舟》

「王子比干殺身以成其忠,柳下惠殺身以成其信,伯 夷叔齊殺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 豈不愛其身哉?為夫義之不立,名之不顯,則士恥之, 故殺身以遂其行。由是觀之,卑賤貧窮,非士之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