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0 (1700-1725).djvu/1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六十八卷目錄

 春秋部彙考二

  春秋古經宋李燾序

  春秋左氏經宋朱熹序

  春秋左氏傳宋金恕序

  春秋公羊傳宋金恕序

  春秋穀梁傳宋金恕序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宋歐陽修題跋 程大昌書後

  何休公羊傳自序

  晉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自序

  范甯春秋穀梁傳集解自序

  唐陸德明春秋釋文自序

  孔穎達春秋正義自序

經籍典第一百六十八卷

春秋部彙考二

春秋古經一卷

按宋李燾序漢藝文志有春秋古經十二篇經十一卷隋唐志同古經十二篇十一卷者本公羊穀梁二家所傳吳士燮始為之注隋志載焉又有賈逵春秋

《三家經訓詁》十二卷,《宋三家經》二卷。《唐志》又有李鉉 《春秋二傳異同》十一卷,李氏《三傳異同例》十三卷,馮 伉《三傳異同》三卷,《元和國子監修定春秋加減》一卷, 士燮、賈逵。宋及李、馮、元和諸書,今皆不存,獨抱遺經 者,莫適為正。蓋《公羊》得立,學官最先;《穀梁》次之,左氏 最後,故士燮但注二家,不及《左氏》。賈逵既立,《左氏》,始 通,三家逵、燮并宋以下,異同加減文字,悉已亡佚,莫 知其舉厝何也。隋末唐初,左學特盛,二家浸微。自杜 預集解《左氏》,合經傳為一。正觀十六年,孔穎達承詔 修疏,永徽四年,長孫無忌等重上《正義》,《丘明傳》學愈 微矣。而仲尼遺經,無復單行,學者或從杜解抄出,獨 存《左氏》,擯落二家。幸陸德明與穎達同時於太學,自 釋《音義》,並存二家本書,仍各注《左氏》別字,顧亦無決 擇。惟正元末陸淳《纂例》列三傳經文差繆凡二百四 十一條,自言「考校從其有義理者」,然往往亦言未知 孰是,兼恐差繆不止二百四十一條,惜啖、趙集傳今 俱失墜,無從審覆耳。余患苦此久矣,嘗欲即三家所 傳,純取遺經,心以為是者,則大書之,仍細書其不然 者於其下。數十年間,遊走東西,志弗獲就。會潼川謝 疇元錫來從余遊,其治《春秋》極有功,因付以斯事。居 三月而成書。旁蒐遠引,不一而足,反說以約,厥功彌 著。余撫其書,喜甚,亟刊板與學者共之。昔司馬遷言: 「《春秋》文成數萬」,張晏曰:「《春秋》才萬八千字。」遷誤也。今 細數之,更闕一千四百二十八字。數最易見者,尚爾 諸誤,何況聖人筆削之旨乎?余鄉所謂心以為是者 眾,未必以為是也,亦獨纂例考校,從其有義理者云 耳。既心以為是,則於證據操舍,悉具成說,其說自當 別出。茲苐刻《春秋》純經,庶學者相與盡心焉。仍用《漢 志》舊名,題曰《春秋古經》。十二公各為一篇,不復分為 十一卷,蓋卷第於《經》義初無當也。

春秋左氏經一卷

按宋朱熹序某之先君子好左氏書每夕讀之必盡一卷乃就寢故某自幼未受學時已耳熟焉及長稍從諸先生長者問春秋義例時亦窺其一二大者而

終不能有以自信於其心,以故未嘗輒措一詞於其 間,而獨於其君臣父子大倫大法之際為有感也。近 刻《易》《詩》《書》於郡帑,《易》用呂氏本古經傳十二篇,而絀 《詩》《書》之序置之經後,以曉當世,使得復見古書之舊, 而不錮於後世諸儒之說。顧《三禮》體大,未能緒正,獨 念《春秋》大訓,聖筆所刊,不敢廢塞。而河南邵氏《皇極 經世學》又以《易》《詩》《書》《春秋》為皇帝王霸之書,尤不可 以不備,乃復出《左氏經》文別為一書,以踵三經之後。 其《公》《穀》二《經》所以異者,類多人名地名,而非大義之 所係,故不能悉具。異時有能放呂氏之法而為三經 之音訓者,尚有以成吾之志也哉!

右書臨漳所刻《四經》後。

陳振孫曰:「《春秋經》一卷,每事為一行。」 廣德軍所刊古監本,晦菴又刻於臨漳四經之一,其於《春秋》獨無所為論著,惟以左氏經文刻之。

春秋左氏傳三十卷

按宋金恕序自孔子作春秋而左氏為之傳班固藝文志云左氏傳三十卷曰左丘明魯太史是固以左氏為丘明也前乎固者司馬遷亦嘗言之曰孔子作

「《春秋》,丘明為之傳」,則左氏之為丘明無疑也。固之序 《春秋》也,則又曰:「仲尼思存前聖之業,以魯周公之國, 禮文備物,史官有法,故與左丘明觀其史記,據行事, 仍人道,口授弟子。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