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0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其重名,乃陰使李璮潛師侵宋,欲激宋怒,以假手害 之。文忠至濟南,璮以書止文忠,文忠遂以《璮書》聞於 朝而行。宋敗璮軍於淮安。文忠既至宿州,乃遣副使 劉仁傑、參議高翿請入國日期於宋,宋不報。文忠遺 書於宋宰相及淮帥李庭芝,庭芝復書,果疑文忠矣。 而是時宋賈似道方以卻敵為功,恐文忠至謀泄,竟 羈館真州,不使行。文忠乃上表宋主曰:「願附魯連之 義,排難解紛,豈知唐儉之徒款兵誤國。」不報。復數上 書,皆不報。驛吏棘垣鑰戶,晝夜守邏,以恐文忠,欲以 動之,文忠終不屈,乃諭諸從者曰:「嚮使受命不進,我 之罪也。今一入宋境,死生進退,聽其在彼,我終不能 屈身辱命,我觀宋祚將不久矣,汝等幸忍以待之。」拘 宋十有六年,丞相奉詔南伐,元主遣禮部尚書中都 海牙及文忠弟行樞密院都事郝庸入宋,問執行人 之罪。宋乃大懼,遣總管段佑以禮送還。似道謀既泄, 尋亦竄死。文忠既還闕,天子錫宴大廷,咨以政事,賞 賚有差,數月以疾卒。嗚呼!如文忠者,信乎明於進退 存亡之數,而嚴乎君臣上下之義者矣。謂之深於《易》 可也,謂之深于《春秋》亦可也。向使文忠即不著《易》,即 不著《春秋》,吾知文忠之所行無非《易》矣;文忠之所守 無非《春秋》矣。而《易》與《春秋》在文忠,特以其見之明、守 之篤者,聊以寓之於書焉爾。史稱文忠為人尚氣節, 為學「務有用。及被留,思託言垂後,乃著《續漢書》《易》《春 秋外傳》《太極演原》《古錄》《通鑑書法》《玉衡》《貞觀》等書。拘 宋十六年,從者皆通於學。書佐苟宗道,後官至國子 祭酒。」今按文忠自序云:「苟宗道受學於予,時以書狀 從行,請傳《春秋》之學。」所謂從行者,即使宋也。方是時 也,旅館寂寞,棘垣凄涼,筦鑰之嚴如禁囚「隸;守邏之 威,如防盜賊。而文忠於此,師弟傳經,講肄不輟。非深 於《易》者,其於進退存亡之數,能見之若此明哉。」非深 於《春秋》者,其於君臣上下之義,能守之若此篤哉。知 文忠之為人,可以不必讀《易》與《春秋》矣;知文忠之為 人,然後可以讀《易》與《春秋》矣。嗚呼!古來之注《易》與《春 秋》者眾矣,如文忠之身體力行者幾人哉?予故因讀 文忠之《春秋外傳》,而竊有慕乎文忠之為人也。因悉 其概,以附於文忠自序之後,庶幾讀者知所忻慕焉。 崇禎十年夏五,江都金玉節元亮題。

吳師道春秋胡傳附辨 卷

按明羅士昱序春秋之有胡傳也猶易之有程傳朱本義詩之有朱注書之有蔡傳所謂如日月之經天江河之行地傳之千萬世而不可磨滅者也則辨之

亦何容辨哉?雖然,胡氏之去孔子也遠,《左氏》《公》《穀》之 去孔子也近,或親授於孔子,或得之子夏,其見之也 明,而言之也切,胡氏盡擯而去之,而其大旨以尊王 法天、安內攘外為主,其立論之正大光明,足為千古 綱常之所維繫。即朱子亦以為天地間不可無此論, 而必以一字一句盡有合於聖人立言之旨,朱子亦 未嘗以是許之。故其正綱常,明倫紀,尊君父,嚴內外, 不可謂非千古之極論。而考其時事,或不免於牽強 附會,以曲從己說者,亦往往有之,則又不如三家之 信而有徵也。婺州蘭溪吳正傳先生,自羈丱知學,即 善記覽。登至治元年進士第,由高郵縣丞遷池州建 德縣尹,召為國子監助教,尋升博士。其為教,一本朱 子之旨,而遵許衡之成法。六館諸生,人人自以為得 師。丁內憂歸,以禮部郎中致仕。於《易》《詩》《書》有雜說,而 於《春秋》則有「胡傳附辨。其於胡氏之確然無疑者則 遵之,其或義有未安者,則辨之。大抵其說悉本於朱 子,即朱子所未及者,亦必以朱子所論者旁引曲證 以為折衷,而無失乎」朱子之旨,此辨之所以不容不 辨也。此先生《附辨》之所為作也。新安羅士昱捷明氏 書於鑾江邸舍,時崇禎六年十月朔旦。

臧夢解春秋微一卷

按明金玉節序稽古解經未有以微名者曰傳曰注曰訓曰詁曰解曰釋凡此類者其名不一要未以微名者而微之名則獨見於春秋春秋自三傳而外即

有所謂《左氏微》者,蓋丘明於內外二傳之外,又著一 書曰「微。」或曰:非也。蓋漢儒解《左氏》之書,名之曰「微」,故 曰《左氏微》,非左氏所自著也。有所謂《鐸氏微》者,楚太 傅鐸椒之所著也。有所謂《張氏微》者,不詳何人,或曰 即張蒼也。有所謂《虞氏微》者,趙相虞卿之所著也。是 四書者,皆為《春秋》而作,皆名之曰「微」,皆見於《漢志》。而 其所以名之為微者何也?師古曰:「微謂釋其微旨也。」 微之時義大矣哉!其在《書》曰:「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 執厥中。」然則微也者,所以求其道心也。而道心之與 人心,所爭在幾希之別,故惟精以察之,一以守之,而 後可以允執厥中。則所謂釋其微旨者,亦必求其惟 精惟一,而後可以折《春秋》之中也。其在《記》曰:「致廣大 而盡精微。」蓋精之與微,相為聯貫,而不可須臾離者 也。非盡其精,不能見其微,非盡其微,亦不能得其精。 微之時義大矣哉!臧君夢解,慶元人也。其為人剛直 廉慎,而學有淵奧,博物洽聞,為世名儒。仕元為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