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0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春秋》,以求書法為先,謂「有魯史書法,有聖人書法而 妙,在學者自思而得之,乃」為善也。於是思之者十有 餘載,卒有得於孟氏之言。因其說以考三《傳》及諸家 陳氏之書,而具知其得失異同之故。反覆推明,又復 數載,然後一經之義始完。屬辭比事,莫不燦然,各有 條理。洊經離亂,深恐失墜,乃輯錄為書,以謂後世學 《春秋》稍知本末者,賴有《左氏》而已。故取《左氏傳》為之 補注,欲學者必以考事為先。其文與義,則三傳而後 諸家之說,苟得其本真者,皆傳以己意,暢而通之,名 曰《春秋集傳》,凡十五卷。尚意學者溺於所聞,不能無 惑,別撰屬辭八篇,發其隱蔽,傳諸同志,以俟君子,或 有取焉。新安趙汸序。

按《經解序》:東山趙子常先生,元季師事九江黃楚望, 傳《春秋》之學,著《屬辭補註》《師說》三書,為三傳之學者 尊稱之。先生復有《集傳》十五卷,先屬辭而成者。《自序》 言:「策書之例十有五,而筆削之義有八。迨後屬辭成 以《集傳》,義例微有未合,更須討論。」至正壬寅,先生再 著其書。至昭二十七年,以病輟筆,門人倪尚誼援先 生之義續成之,即今書也。先生嘗謂「屬辭特推筆削 之權,而《集傳》大明經世之志,必二書相表裡,而後《春 秋》之旨方完。」則是書宜與《屬辭》並行也明矣。予得千 頃堂藏本,因論次焉。竊觀宋、元之際,新安沐浴紫陽 之澤,老師宿儒多出其間。若雲峰、雙湖兩胡氏,定宇 陳氏,仲弘倪氏,見心程氏,皆能著書推明朱子之學。 其與先生同時,又有環谷、蓉峰兩汪氏。楓林朱氏,與 先生輔翊開代,脩明禮樂,為世儒宗。其纂輯群言,羽 翼往說,如環谷之《纂疏》者,亦有其人。然未有迥然特 出,能得知我罪我之義如先生者。先生蚤見楚望,即 告以窮經之要,在乎致思,於是深悟夫《魯史》有一定 之書法,聖經有筆削之大旨,《魯史》亡而聖人所書遂 莫能辨,獨幸《左氏傳》尚存遺法,杜預注《左》,于史例推 之頗詳。《公》《穀》二氏多舉書不書見義,其後止齋陳氏 因《公》《穀》所舉之書法,以考正《左傳》筆削大義,最為有 徵。故先生為《集傳》,本之二家而兼采眾說,要使學者 即策書之例以求筆削之旨。則知聖經不可以虛詞 立異,破碎牽合以為說,而後聖人之《經》明矣。故朱楓 林一見其書,輒曰「前無古人。」其推服之如此,豈同時 諸儒所可及哉!先生卒後,門人輯成藏弆,故人不見。 嘉靖中,東阿劉隅始得其書于先生鄉人汪元錫,而 屬教諭夏鏜傳之噫!後之學者知三《傳》之不可廢,不 僅抱遺《經》以究終始者,其必賴是書也夫。

趙汸春秋師說三卷

按汸自序黃先生所著經說曰六經辨釋補注曰翼經罪言曰經學復古樞要等凡十餘書所舉六經疑義共千有餘條其篇目雖殊而反覆辨難使人致思

以求失傳之旨,則一而已。蓋先生中歲嘗為《易》《春秋》 二經作傳,既又以去古益遠,典籍殘闕,傳注家率多 傅會,故必積誠研精,有所契悟,而後可以窺見聖人 本真。若所得未完,而亟為成書,恐蹈前人故轍,遂閣 筆不續,務為覃思。久之,乃稍出諸經說以示學者,欲 其各以所示疑義反求諸經,因已成之功而益致其 「力,塗轍既正,戶庭不差,而學者日眾,則何患乎經旨 之不大明也?」嗚呼!先生於經學所以待天下後世之 士者如此,吾黨小子其可弗勉乎!汸自弱冠即往拜 先生於九江,時先生年已七十有九,口授學《易》《春秋》, 致思之要,具有端緒。而顓愚不敏,往來館下數歲,無 千慮之一得焉。既而於《春秋》大旨,一旦若發蒙蔽,急 往請益。比至,則先生捐館矣。乃即前諸書中取凡為 《春秋說》者,參以平日耳聞,去其重複,類次為十有一 篇,分三卷,題曰《春秋師說》。汸!誠愚不敏,其敢自畫於 斯?慨思微言,蓋將沒身而已。歲至正戊子八月幾望, 門人新安趙汸敬題卷端。

趙汸春秋左氏傳補注十卷

按汸自序春秋魯史記事之書也聖人就加筆削以寓其撥亂之權惟孟子為能識其意故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孔子曰竊取之矣此三者

述作之源委也。自三傳失其旨,而《春秋》之義不明,《左 氏》於二百四十二年事變略具始終,而赴告之情,策 書之體,亦一二有見焉,則其事與文庶乎有考矣。其 失在不知以筆削見義,《公羊》《穀梁》以書不書發義,不 可謂無所受者,然不知其文之則史也。夫得其事,究 其文,而義有不通者有之,未有不得其事,不究其文, 而能通其義者也。故三傳得失雖殊,而學《春秋》者必 自《左氏》始。然自唐啖、趙以來,說者莫不曰「兼取三傳」, 而於《左氏》取舍尤詳,則宜有所發明矣,而《春秋》之義 愈晦。何也?凡《春秋》之作,以諸侯無王,大夫無君也。故 上不可論於三代盛時,而下與秦漢以來舉天下制 於一人者亦異。其禮失樂流,陵夷漸靡之故,皆不可 以後世一切之法繩之。而近代說者類皆概以後世 之事,則其取諸《左氏》者亦疏矣。況其說《經》,大旨不出 二途:曰「褒貶」,曰「實錄」而已。然尚褒貶者,文苛例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