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家」 一經,顏氏之後,後人不能易其說,縱有措辭易說之者,如朝月曉星,不能有其明也。如此之人,方可以解《經》。苟為文言多而經旨不見,文言簡而經旨有遺,自「我說」 之後,後人復有說者,皆非箋釋之手也。傳注之學起,惟此二人,其殆庶幾乎!其故何哉?古人之言所以難明者,非為《書》之理意難明也,實為《書》之事物難明也;非為古人之文言難明也,實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於今者之難明也。能明乎《爾雅》之所作,則可以知箋注之所當然;不明乎《爾雅》之所作,則不識箋注之旨歸也。善乎,二子之通《爾雅》也!顏氏所通者訓詁,杜氏所通者星歷、地理。然亦有所短:杜氏則不識蟲魚鳥獸草木之名,顏氏則不識天文地理。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杜氏於星歷地理之言,無不極其致,至於蟲魚鳥獸草木之名,則引《爾雅》以釋之。顏氏於訓詁之言甚暢,至於天文地理則闊略焉。此蓋不知為不知也。其他紛紛,是何為者,釋是何經,明是何學。
《春秋左氏注》十卷。〈注〉「杜」、服二氏。
王元度注《左傳》。〈注〉卷亡。
《一字石經公羊傳》九卷。
《春秋公羊傳》十二卷。〈注〉嚴彭祖:
《春秋公羊解詁》十一卷。〈注〉何休。
《春秋公羊經傳》十三卷。〈注〉《王愆期》。
《春秋公羊傳》十二卷。〈注〉高襲。
《春秋公羊集解》十四卷。〈注〉孔衍。
《春秋公羊傳》五卷。
《春秋穀梁傳》十五卷。〈注〉漢「諫議大夫尹更始。」
《春秋穀梁傳》十二卷。〈注〉《吳:唐固》
《春秋穀梁傳》十二卷。〈注〉魏平樂太守糜信。
《穀梁傳》十卷。〈注〉晉堂邑太守張靖。
《春秋穀梁傳》十六卷。〈注〉程闡。
《春秋穀梁傳》十四卷。〈注〉孔衍。
《春秋穀梁傳》十二卷。〈注〉徐邈。
《春秋穀梁傳》十四卷。〈注〉《段肅注》。「疑漢人。」
《春秋穀梁傳》五卷。〈注〉《孔君指訓》。
《春秋穀梁傳》十二卷。〈注〉《范甯集解》。
《春秋穀梁傳》四卷。〈注〉殘闕《張程孫劉四家集解 春秋穀梁傳》十二卷。〈注〉晉「給事郎徐乾。」
「《春秋鄒氏傳》十一卷, 《春秋夾氏傳》」十一卷。
《鄒夾傳》雖亡,今取而備之。以見五家之所始。右五家傳注三十二部,四百五十一卷。
《春秋左氏經傳義略》二十五卷。〈注〉陳國子博士沈文 阿《唐志》二十七卷。
王元規續沈文阿「《春秋左氏傳義略》十卷。」
《春秋義略》三十卷。〈注〉陳「右軍將軍張沖。」
《春秋左氏義略》八卷。
《春秋左氏傳立義》十卷。〈注〉崔靈恩。
《春秋左氏傳述義》四十卷。〈注〉東京太學博士劉炫 「《左氏鈔》十卷。」
《春秋義函傳》十六卷。〈注〉干寶《隋志》作「《春秋左氏函傳》 十五卷。」
《春秋正義》三十六卷。〈注〉孔穎達:
《左氏義疏》六十卷。〈注〉徐文《遠》:
《春秋精義》三十卷。
《春秋公羊疏》十二卷。〈注〉見《隋志》。
《春秋公羊疏》三十卷。
《春秋穀梁傳義》十卷。〈注〉徐邈。
《春秋穀梁疏》十二卷。〈注〉唐·楊士勛
右《三傳義疏》十五部,三百三十九卷。
《春秋釋訓》一卷。〈注〉《賈逵》。
《春秋決事》十卷。〈注〉《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七卷。〈注〉《董仲舒》:
《春秋左氏經傳朱墨列》一卷。〈注〉《賈逵》。
《春秋決疑論》一卷。
《左氏膏肓》十卷。〈注〉何休。
《穀梁廢疾》三卷。〈注〉何休。
《公羊墨守》十四卷。〈注〉何休。
《春秋漢議》十三卷。〈注〉何休。
「駁何氏《漢議》」二卷。〈注〉鄭元。
「駁何氏《漢議敘》」一卷。
《春秋左氏膏肓釋痾》一卷。〈注〉服虔。
《駁何氏漢議》十一卷。〈注〉服虔。
《理何氏漢議》二卷。〈注〉魏,《糜信》
《春秋議》十卷。〈注〉何休。
《春秋成長說》九卷。〈注〉服虔。
《春秋左氏達義》一卷。〈注〉漢《司徒掾王玢》。
《春秋塞難》三卷。〈注〉服虔。
《春秋說要》十卷。〈注〉糜信。
《春秋左傳評》二卷。〈注〉杜預。
《左氏傳賈服異同略》五卷。〈注〉孫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