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0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顏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與簡紙、經傳各一 通。

建初四年,詔諸儒詣北虎觀講《五經》同異,楊終以《春 秋》與選,李育以《公羊》辨難。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詔諸儒 會白虎觀,講《五經》同異。」 按《楊終傳》:「博士趙博,校書 郎班固、賈逵等以終深曉《春秋》,學多異聞,表請之,乃 得與于白虎觀焉。」 按《儒林李育傳》:「建初四年,詔與 諸儒論《五經》于白虎觀,育以《公羊》義難賈逵往反皆 有理證,最為通儒。」

「建初八年,詔諸儒各選高才生,受《左氏》《穀梁春秋》。」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建初八年冬十二月戊申,詔曰: 五經剖判,去聖彌遠。章句遺辭,乖疑難正。恐先師微 言,將遂廢絕,非所以重稽古,求道真也。其令群儒選 高才生,受學《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以扶微 學,廣異義焉。」 按《賈逵傳》:「建初八年,迺詔諸儒各選 高才」生受《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由是《四經》 遂行於世。皆拜逵所選弟子及門生為千乘王國郎, 朝夕受業黃門署,學者皆欣欣羨慕焉。

建初 年,鄭眾受詔作《春秋》。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不載。 按《鄭興傳》,「子眾從父受 《左氏春秋》。建初六年,代鄧彪為大司農。是時肅宗議 復鹽鐵官,眾諫以為不可,詔數切責,至被奏劾,眾執 之不移,帝不從。在位以清正稱。其後受詔作《春秋刪》 十九篇。」

安帝建光 年拜甄宇春秋博士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儒林傳》:「甄宇,字長文, 北海安丘人也。習《嚴氏春秋》,教授常數百人。建光中 為州從事,徵拜博士。」

延光二年春正月詔選三署郎及吏人通穀梁者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延光二年春正月,詔選三署郎 及吏人能通古文《尚書》《毛詩》《穀梁春秋》各一人。」

靈帝熹平四年刻石經公羊立于太學門外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熹平四年春三月,詔諸儒正《五 經》文字,刻石立于太學門外。」

按:《洛陽記》,「太學在洛城南陽門外,講堂長十丈,廣一 丈。堂有石經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周易》《公羊 傳》十六碑存,十二碑毀,碑上有諫議大夫馬日碑,議 郎蔡邕名。」

文帝黃初五年置春秋博士

按:《三國志文帝紀》,「黃初五年四月,置春秋穀梁博士。」

武帝太康二年得汲冢師春一篇記春秋左傳諸卜筮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束晳傳》,「太康二年,汲郡 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書數十 車,其師春一篇,書《左傳》諸卜筮。」師春似是造書者姓 名也。按本紀作咸寧五年事未詳載左傳諸書故從束傳

元帝太興四年三月置公羊博士

按《晉書元帝本紀》,太興四年三月,置《周易》《儀禮》《公羊》 博士。 按《荀崧傳》,元帝踐祚,徵拜尚書僕射,轉太常。 時方修學校,簡省博士,置《周易》王氏、《尚書》鄭氏、《古文 尚書》孔氏、《毛詩》鄭氏、《周官禮記》鄭氏、《春秋左傳》杜氏、 服氏、《論語》《孝經》鄭氏博士各一人,凡九人,其《儀禮》《公 羊》《穀梁》及鄭《易》皆省不置。崧以為不可,乃上疏曰:「自 喪亂以來,儒學尤寡。今處學則闕朝廷之秀,仕朝則 廢儒學之俊。昔咸寧、太康、永嘉之中,侍中、常侍、黃門 通洽古今、行為世表者,領國子博士,一則應對殿堂, 奉酬顧問;二則參訓國子,以弘儒訓;三則祠、儀二曹 及太常之職,以得質疑。今皇朝中興,美隆往初,宜憲 章令軌,祖述前典。世祖武皇帝應運登」禪,崇儒興學, 經始明堂,營建辟雍,告朔班政,鄉飲大射,西閣東序, 《河圖》祕書禁籍,臺省有宗廟太府金墉故事,太學有 石經古文,先儒典訓,賈、馬、鄭、杜、服、孔、王、何、顏、尹之徒, 章句傳注,眾家之學,置博士十九人。九州之中,師徒 相傳,學士如林,猶選張華、劉寔居太常之官,以重儒 教。《傳》稱「孔子沒而微言絕,七十二子終而大義乖。」頃 中夏殄瘁,講誦遏密,斯文之道,將墮于地。陛下聖哲 龍飛,恢崇道教,《樂》正《雅》《頌》,于是乎在。江揚二州,先漸 聲教,學士遺文,于今為盛。然方疇昔,猶千之一。臣學 不章句,才不弘通,方之華寔,儒風殊邈,思竭駑駘,庶 增萬分,願斯道隆于百世之上,搢紳詠于千載之下。 伏聞節「省之制,皆三分置二。博士舊置十九人,今五 經合九人。準古計今,猶未能半。宜及節省之制,以時 施行。今九人以外,猶宜增四。願陛下萬機餘暇,時垂 省覽,宜為鄭《易》置博士一人,鄭《儀禮》博士一人,《春秋 公羊》博士一人,《穀梁》博士一人。」昔周之衰,下陵上替, 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善者誰賞?惡者誰罰?孔子懼而 作《春秋》。諸侯諱妒,懼犯時禁,是以微辭妙旨,義不顯 明,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時左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