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0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所論也。不知者妄託之。

《繹聖傳》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任伯雨德翁所撰。解《經》不甚通,例如解桓十三年「二月,公會紀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 ,取《穀梁》之說;戰稱人,敗績稱師,重眾之說。殊不知齊人伐衛,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何獨不重眾也?

《王氏春秋列國諸臣傳》共六十三卷。

晁氏曰:皇朝王當撰。當,眉山人。嘗為列國諸臣傳,效司馬遷《史記》,凡一百三十有四人,十萬餘言。今又釋《春秋》,真可謂有志矣。

陳氏曰:當元祐中復制科,以蘇轍薦,試六論,廷對切直,置下第,與堂除簿尉。所傳諸臣,皆本《左氏》,有見於它書,則附其末,繫之以「贊。」 諸贊論議純正,文辭簡古,於經、傳多所發明。

《馮氏春秋通解》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馮山允南撰。普州人,澥之父也。

《春秋會義》二十六卷。

晁氏曰:皇祐間進士。杜諤集《釋例繁露》《規過》《膏肓》《先儒同異篇》《指掌》《碎玉》《折衷》《指掌議》《纂例》《辯疑》《微旨》《摘微》《通例》《胡氏論》《箋義》《總論》《尊王發微》《本旨》《辯要》《旨要》《集議》《索隱》《新義》《經社》三十餘家成一書,其後仍斷以己意。雖其說不皆得聖人之旨,然使後人博觀古今異同之說,則於聖人之旨或有得焉。陳氏曰:「自《三傳》」 及啖、趙諸儒議於孫氏經社,凡三十餘家,集而繫之,時述以己意。有任貫者為之序。

《春秋口義》五卷。

陳氏曰:胡翼之撰,至宣十二年而止。戴岷隱在湖學,嘗續之,不傳。

「《春秋皇綱論》《明例隱括圖》」共六卷。

陳氏曰:太常博士王哲撰。至和間人。《館閣目》有《通義》十二卷,未見。

《左氏解》一卷。

陳氏曰:專辯《左氏》為六國時人。其明驗十有一事,題王安石撰,其實非也。

《左氏邦典》二卷。

陳氏曰:唐既潛亨撰。質肅之姪,自號「真淡翁。」 與其子愗問答而為此書。鄒道鄉為之序。

《左氏鼓吹》一卷。

陳氏曰:彭門吳元緒撰。

《春秋後傳補遺》共二十一卷。

陳氏曰:陸佃撰。《補遺》者,其子宰所作也。宰字元鈞,游之父也。

「《春秋通訓》《五禮例宗》」共二十六卷

陳氏曰:直祕閣吳興張大亨嘉父撰。其自序言:少聞《春秋》於趙郡和仲先生某,初蓋嘗作《例宗》,論立例之大要矣。先生曰:「此書自有妙用,學者罕能領會,多求之繩約中,迺近法家者流,子細繳繞,竟亦何用?惟丘明識其用,然不肯盡談,微見端兆,使學者自得之。」 予從事斯語十有餘年,始得其彷彿《通訓》之作,所謂去例以求經略,微文而見大體者也。東坡一字和仲,所謂「趙郡和仲」 ,其東坡乎?然《例宗》攷究,亦為詳洽。

胡文定「《春秋傳通例》《通旨》」共三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胡安國被旨撰。安國師程頤,其傳《春秋》事,按《左氏》義,取《公》《穀》之精者,採孟子、莊周、董仲舒、王通、邵堯夫、程明道、張橫渠、程正叔之說以潤色之。其序略曰:「近世推隆王氏新說,按為國是,獨於《春秋》,貢舉不以取士,庠序不以設官,經筵不以進讀,斷國論者無以折衷,天下不知所適,人欲日長,天理日銷。其」 效,使中國擾亂,莫之過也。

陳氏曰:紹興中經筵所進。大綱本《孟子》而微旨多。

 以程氏之說為據,近世學《春秋》者皆宗之。《通旨》者。

所與其徒問答及其它議論條例,凡二百餘章。其子寧輯為一書。

《中興史志》曰:「安國書與孫覺合者十六七。」

《朱子語錄》曰:「胡文定《春秋》非不好,卻不合這件事聖人意是如何下字,那件事聖人意又如何下字?」 要知聖人只是直筆,據見在以書,豈有許多忉怛?胡《春秋傳》有牽強處,然議論有開合精神。

《春秋指南》十卷。

晁氏曰:吳園先生張根知常撰。以「征伐會盟,年經而國緯。」 汪藻為之序。

陳氏曰:專以編年《旁通》,該括諸國之事如指掌。又為《解例》,亦用《旁通》法。其他《辯疑》《雜論》諸篇略要義,多所發明。

《春秋新傳》十一卷。

晁氏曰:皇朝余安行撰。采三《傳》及孫復四家書,參以己意為之。

《四家春秋集解》二十五卷。

晁氏曰:或人。集皇朝師協、石季長、王棐景先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