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2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其傳者也。曰:「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 又曰:「《春秋》其事則桓、文,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此孟子之說《春秋》者也。然未嘗以《春秋》為百王之通 法也,伊川何從而得之哉?已而反求諸其心,不立一 毫,不失不曠,一以其言徵之,豁若夢覺,曰:「《春秋》之為 《春秋》也,尚矣。」乃今知之,自周室板蕩,宣王撥亂反正, 其詩美之。小有《吉日》《鴻鴈》,大有《崧高》《烝民》,不幸繼以 幽王,而驪山之禍作焉,然而文武之澤未殄也。故平 王東遷,人猶望其復興也;及其久也,政益衰,法益壞, 《黍離》變為《國風》,陵遲極矣。方是時也,去文王已五百 餘歲矣,冠履顛倒,天生聖人,又不見用《春秋》於此時 儻不復作,天下不胥為禽獸者,吾不敢信也。故夫子 因魯史一十二公,始隱終麟,以二百四十年之事,創 為一代之典,善善而惡惡,是是而非非,寬不慢,猛不 殘,文不華,實不陋,久而彌光,可以垂後世,傳無窮,真 後王之懿範也。所謂「考諸三王而不謬,百世以俟聖 人而不惑」者,其此書之謂乎!或者曰:「《春秋》其事則桓、 文、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其信然乎?」曰:「《春秋》自 隱公以來,征伐四出,盟會紛然,迨、莊歷、僖,楚人大為 中國患。于時尊天子,攘荊楚,使天下不遂。左衽者,桓、 文二公之力也。故伐楚之役,齊桓稱爵;城濮之戰,文 公以霸。自後世言之,二公之功烈莫盛焉。自三王之 時言之,不免為罪也,首止之會,河陽之」狩是也。夫子 因其事而辭之,以明王道,故曰「《春秋》其事則桓文。」古 之聖人能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者,非有甚高 難行之行,卓異之術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天下 治矣。《書》曰:「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 我五禮有庸哉!」蓋典也禮也,皆天也。堯舜之治天下, 不越乎君臣父子之間,而禮以文之者也。故《春秋》誅 一世子止,而天下之為人子者莫敢不孝;戮一大夫 盾,而天下之為人臣者莫敢不忠。故曰:「孔子成《春秋》 而亂臣賊子懼。」孟氏之言,抑有由也。或曰:孔子刪《詩》 《書》,定禮樂,讚《易》道,三王之道盡於此矣,而又作《春秋》, 何也?曰:「五經論其理,《春秋》見之行事。《春秋》聖人之用 也。」龜山嘗告人曰:「《春秋》其事之終歟?」學者先明《五經》, 然後學《春秋》,則其用達矣,亦以此也。久矣哉!《春秋》之 揜於傳註也,猶鑑揜於塵,不有人焉刮垢磨光以還 其明,則是後之學者將終不睹聖人之心,天下生靈 將終不見三代之治,而夫子生平之志,將終不行,理 必無是也。此伊川之所以有《春秋傳》也。近世說《春秋》 者多矣。政和歲在丁酉,余從龜山先生于毘陵授學, 經年盡裒,得其書以歸,惟《春秋傳》未之獲睹也。宣和 之初,自輦下趨郟鄏,門人尹焞出以授予,退而攷合 於經,驗之以心,而參之以古今之學,蓋其所得者十 五六。於《春秋》大義,譬如日月經天,河海帶地,莫不昭 然。微詞妙旨,譬如璣衡之察,時有所見,用是掇其至 當者作「指歸。」又因前人纂集之功,分別條章,裁成義 例者作「釋例」,未知中否?要須雍容自盡於燕閑靜一 之中,遲之以歲月,積之以力久,優而游之,使自求之, 饜而飫之,使自趨之,則於《春秋》之學,其庶幾乎!

《進春秋通說表》
黃仲炎

臣仲炎伏以《六經》統天地,莫非用世之規;萬物聚《春 秋》,尤切治人之道。洪惟烈祖,崇尚斯文,仁宗命昌朝 侍講於邇英,曰監戒而不諱。高廟置安國進解於座 右,謂喜學以無忘。至若咨輔弼以考《三傳》之異同,又 如因答問而審一言之造化,可見先朝極討論之意。 所惜儒臣寡疏暢之功。厥理未彰,茲學幾廢。允賴厲 精之上哲,丕承宏遠之前模。臣仲炎惶恐惶恐,頓首 頓首。竊以孔聖之修《麟經》,猶禹功之抑洪水。昏墊不 塞,曷臻《九敘》之歌;亂賊匪除,莫救三綱之壞。即當時 之事實,為異代之鑒觀。昭示燎原,貴防曲突。顧瞻折 軸,宜重後轅。雖仍魯史之文,實正周王之位。用全教 戒,體極謹嚴。自專門雜褒貶以論經,使後世眩是非 而難辨。迄於科舉時文之弊,尤為戲侮聖人之言,因 欲獻諛於今,遂亦虛美於古。晉重耳坐邀萬乘,或善 其明君臣之大經;周世子外附諸侯,或嘉其存王室 之正統。「南宮較藝,首選在茲;下國從風,流弊甚矣。獎 崇功利,誇譽詐權,顧此時師友之染濡,莫能擇善占; 他日臣工之獻替,必」至文姦臣肄舉業而罔功,抱遺 經而永慨。潛心十稔,課稿一編。遠稽《孟子》之書,近酌 朱熹之論,務陳理要,痛翦蕪繁。鳴世儒寡和之音,闢 眾傳多岐之礙。強名通說,頗異舊聞。懼微命之填溝, 致此書之覆瓿。僭塵閒燕,期廣緝熙。茲蓋恭遇皇帝 陛下,躬攬大權,作新庶政。聞一善而川決,明四目以 天臨。賢路亨通,侈今日雲龍之會;經帷啟沃,變昔時 仗馬之瘖。日月就將,海澤浸潤。「睠洙泗編年之旨,尚 闕申明;念草茅考古之勤,倘垂乙覽。」察二霸之駮而 宅心至正,居一王之尊,而立志自強。睹喪敗起於佳 兵,則安靖以輯福;推災異由於失德,則兢省以導和。 刻桷築臺,深虞侈欲;取田納鼎,永戢貪風。「中國盛則 何懼荊蠻戎狄之馮陵;家道正則必無仲子文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