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2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一卷目錄

 春秋部紀事一

經籍典第二百一卷

春秋部紀事一

《左傳昭二年》:「春,晉侯使韓宣子來聘,且告為政而來 見,禮也。觀書于太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 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 《家語》:「齊太史子與適魯,見孔子,孔子與之言道,退而 謂南宮敬叔曰:『孔子生于衰周,先王典籍,錯亂無紀, 而乃論百家之遺記,考正其義,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制作』」《春秋》,垂訓後嗣,以為法式,其文德著矣。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 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 《左氏春秋》。」

鐸椒為楚威王傅,為王不能盡觀《春秋》,采取成敗,卒 四十章,為鐸氏微。

趙孝成王時,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觀近世,亦著八 篇,為《虞氏春秋》。

呂不韋者,秦莊襄王相。亦上觀尚古,刪拾《春秋》,集六 國時事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為《呂氏春秋》。

《晉世家》:晉侯會諸侯于溫,欲率之朝周。力未能,恐其 有畔者,乃使人言周襄王狩於河陽。壬申,遂率諸侯 朝王於踐土。孔子讀《史記》至文公,曰:「諸侯無召王,王 狩河陽」者,《春秋》諱之也。

《吳太伯世家》,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謂至德矣,三 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余讀春秋古文,乃知中國 之虞,與荊蠻句吳兄弟也。

《梁孝王世家》,褚先生曰:蓋聞梁王西入朝謁竇太后, 燕見,與景帝俱侍坐於太后前,語言私說。太后謂帝 曰:「吾聞殷道親親,周道尊尊,其義一也。安車大駕,用 梁孝王為寄。」景帝跪席舉身曰:「諾。」罷酒出,召袁盎諸 大臣通經術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謂也?」皆對曰:「太后 意欲立梁王為帝太子。」帝問其狀,袁盎等曰:「殷道親 親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殷道質,質者法天,親其 所親,故立弟。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 故立長子。周道太子死,立適孫;殷道太子死,立其弟。」 帝曰:「於公何如?」皆對曰:「方今漢家法周,周道不得立 弟,當立子。《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 與弟。弟受國死,復反之與兄之子。弟」之子爭之,以為 我當代父後,即刺殺兄子,以故國亂,禍不絕。故《春秋》 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禍,宣公為之。臣請見,太后白之。 袁盎等入見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終,欲誰 立?太后曰:「吾復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 禍亂,後五世不絕,小不忍,害大義,狀報太后。太后乃 解,即使梁王歸就國。

《平津侯傳》:「丞相公孫弘者,菑川薛縣人也,字季。少時 為薛獄吏,有辠免。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學《春 秋雜說》。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賢良文學之士。是 時弘年六十,徵以賢良為博士。元光五年,太常令所 徵儒士各對策百餘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策 為第一。」

《虞卿傳》:虞卿者,游說之士也,躡蹻擔簦,說趙孝成王。 一見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故號為 虞卿。去趙,困於梁,不得意,乃著書,上採春秋,下觀近 世,曰《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以刺譏國家得失, 世傳之曰《虞氏春秋》。太史公曰:虞卿料事揣情,為趙 畫策,何其工也。然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于後 世云。

《儒林傳序》:「武安侯田蚡為丞相,絀黃老刑名百家之 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而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 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學士,靡然向風矣。」

《儒林傳》:「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 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面。蓋三 年仲舒不觀於舍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 學士皆師尊之。今上即位為江都相,以《春秋》災異之 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 反是,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中廢,為中大夫,居舍」, 著災異之記。是時,遼東高廟災,主父偃疾之,取其書 奏之天子。天子召諸生示其書,有刺譏。董仲舒弟子 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當 死,詔赦之。於是董仲舒竟不敢復言災異。董仲舒為 人廉直,公孫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 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為從諛,弘疾之,乃言於上曰: 「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膠西王素聞董仲舒有行,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