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2 (1700-1725).djvu/45

此頁尚未校對

善待之。董仲舒恐久獲罪,疾免居家。至卒,終不治產 業,以修學著書為事。故漢興至于五世之間,唯董仲 舒名為明於《春秋》,其傳《公羊氏》也。

胡母生齊人也。孝景時為博士以老歸教授齊之言 《春秋》者多受胡母生公孫弘亦頗受焉。

瑕丘江生為《穀梁春秋》。自公孫弘得用,嘗集比其義, 卒用董仲舒。仲舒弟子通者,蘭陵楮大、廣川殷忠、溫 呂步舒。楮大至梁相,步舒至長史,持節使決淮南獄, 於諸侯擅專斷,不報,以《春秋》之義正之,天子皆以為 是。弟子通者,至於命大夫,為郎、謁者、掌故者以百數。 而董仲舒子及孫皆以學至大官。

《酷吏張湯傳》:「朱買臣,會稽人也。讀《春秋》莊助,使人言 買臣與助俱幸,為大中大夫。」

《龜策傳》:褚先生曰:「臣以通經術,受業博士,治《春秋》,以 高第為郎,幸得宿衛,出入宮殿中,十有餘年。」

《漢書河間獻王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 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 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繇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 或有先祖舊書,多以奏獻王,故得書多與漢朝等。其 學舉六藝,立《左氏春秋》博士,被服儒術,造次必於儒 者。」

《劉歆傳》。歆及向皆治《易》。宣帝時,詔向受《穀梁春秋》十 餘年,大明習。及歆校祕書,見古文《春秋左氏傳》,歆大 好之。時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與歆共校經傳。歆 略從咸及丞相翟方進受質問大義。初,《左氏傳》多古 字古言,學者傳訓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傳文以解 經,轉相發明,由是章句義理備焉。歆亦湛靖有謀,父 子俱好古,博見彊志,過絕於人。歆以為丘明好惡與 聖人同,親見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後,傳聞之 與親見之,其詳略不同。歆數以難向,向不能非間也, 然猶自持其《穀梁》義。及歆親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 《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列於學官。哀帝令歆與《五經》 博士講論其義,諸博士或不肯置對,歆因移書太常 博士責讓之,其言甚切。是時名儒光祿大夫龔勝以 歆移書上疏,深自罪責,願乞骸骨罷。及儒者師丹為 大司空,亦大怒,奏歆改亂舊章,非毀先帝所立。上曰: 「歆欲廣道術,亦何以為非毀哉!」歆由是忤執政大臣, 為眾儒所訕。

《息夫躬傳》。息夫躬。字子微。河內河陽人也。少為博士 弟子。受《春秋》通覽記書。

《路溫舒傳》:「溫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也。父為里監門, 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稍 習,善求為獄小吏。因學律令,轉為獄史,縣中疑事皆 問焉。太守行縣,見而異之,署決曹史。又受《春秋》,通大 義,舉孝廉。」

《嚴助傳》:拜為會稽太守,數年不聞問。賜書曰:「『制詔會 稽太守,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 吏。會稽東接於海,南近諸越,北枕大江,間者闊焉。久 不聞問,具以《春秋》對,毋以蘇秦縱橫』。助恐,上書謝,稱 《春秋》天王出居于鄭,不能事母,故絕之。臣事君,猶子 事父母也。臣助當伏誅,陛下不忍加誅,願奉三年計 最」詔許因留侍中。

《吾丘壽王傳》:「壽王字子贛,趙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 待詔。詔使從中大夫董仲舒受《春秋》。高材通明,遷侍 中中郎。」

《梅福傳》:「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也。少學長安,明《尚書》 《穀梁春秋》。」

《雋不疑傳》:「不疑,渤海人也。治《春秋》,為郡文學,後為京 兆尹。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黃犢車,建黃旐,衣黃襜 褕,著黃冒,詣北闕,自稱衛太子。詔使公卿將軍中二 千石雜識視長安中,吏民聚觀者數萬人。丞相御史 中二千石至者,莫敢發言,京兆尹不疑後到,叱從吏 收縛。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諸君何患于 衛太子?昔蒯聵違命出奔,輒拒而不納,《春秋》是之。衛 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來自詣,此罪人也』。」遂送 詔獄。天子與大將軍霍光聞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固 當用經術明於大誼。」由是名聲重于朝廷。

《疏廣傳》:「廣字仲翁,東海蘭陵人也。少好學,明《春秋》,學 者自遠方至,徵為博士大中大夫。」

《于定國傳》:「宣帝立,大將軍霍光領尚書事,條奏群臣 諫昌邑王者,皆超遷定國繇是為光祿大夫,數年,超 為廷尉。定國乃迎師學《春秋》,執經北面,備弟子禮。」 《王吉傳》:「初,吉兼通五經,能為《鄒氏春秋》。子駿以孝廉 為郎,左曹陳咸薦其父子經明行修,宜顯以厲俗, 毋將隆傳。」「哀帝即位,以高第入為京兆尹,遷執金吾。 時侍」中董賢方貴,上使中黃門發武庫兵,前後十輩, 送董賢及上乳母王阿舍。隆奏言:「古者諸侯方伯,得 顓征伐,迺賜斧鉞。漢家邊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 皆任其事,然後蒙賜。《春秋》之誼,家不藏甲,所以抑臣 威,損私力也。今賢等便僻弄臣,私恩微妾,而以天下 公用給其私門,非所以示四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