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3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度,可假以為本。敦辭託說,審求曆象,其要者莫大於 《月令》。故遂於憂怖之中,晝夜密勿,昧死成之。旁貫五 注,參互群書,及國家律令制度遂定。曆數盡天地三 光之情,辭繁多而蔓衍,非所謂理約而達也。道長日 短,危殆兢惕,取其心盡而已,故不能復加刪省,蓋所 以探賾辨物,庶幾多識前言往行之流,苟便學者以 為可覽,則予死而不朽也。

唐元宗御刊定禮記月令一卷

按李林甫進表臣聞昔在唐堯則曆象日月敬授人時降及虞舜則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夏后則更置小正周公則別為時訓斯皆月令之宗旨也逮夫呂氏

「纂習舊儀,定以孟春,日在營室。有拘恆檢,無適變通。 不知氣逐閏移,節隨斗建。」洎乎月朔差異,日星見殊, 乃令雩祀愆期,百工作沴。事資革弊,允屬宜更。昭代 敬天勤民,順時設教。是以有皇極之敷言,親降聖謨, 重有刪定。乃依杓建,爰準攝提。舉正於中,匪乖期於 積閏;履端於始,不爽候於上元。節氣由是合宜,刑政 「以之咸序。遂使金木各得其性,水火無相奪倫,蓋謂 順乎天而應乎人者也。」乃命集賢院學士尚書左僕 射兼右相吏部尚書李林甫、門下侍郎陳希烈、中書 侍郎徐安真、直學士起居舍人劉光謙、宣城大司馬 齊光乂、河南府倉曹參軍陸善經,修撰官家令寺丞 兼知太史監事史元晏,待制官安定郡別駕梁令瓚 等為之注解。臣等虔奉綸音,極思何有,愧無演暢之 能,謬承載筆之寄。義深罕測,學淺無能,莫副天心,空 塵聖意。謹上。

魏徵類禮二十卷

按宋金恕序余自少時誦習五經朝夕尋討雖不能窮其微奧而紬繹經旨翫味注疏聖賢述作之意略可了然於心目之間即有闕文疑義皆可付諸傳信

傳疑之例,無煩後人借手矣。獨《禮經》一編既離析為 三,而士子傳習者則又獨宗《禮記》。夫「禮」者,天經地紀 之所係,而民生日用之所不可斯須去者也。不唯學 者童而習之,白首而不倦,即編戶無知之氓亦所視 為準則,使得曉然於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大 義,得以自安其出入作息之天,而一遇夫冠婚、喪祭 「之事,皆自然有所範圍,而無敢過,無敢不及」,斯則聖 人制作之意也。乃今篇簡視他經既已浩繁,而開卷 已來,略無倫次,令讀者既苦於記憶,而未曾讀者,則 茫然無涯涘可尋。是此一書,但可以使賢知者究其 精微,而不能使愚不肖者共其行習,何怪乎禮數不 明,而徒使此《經》虛懸於天下?則豈聖人制作之意哉! 予自既習此經後,常為反覆綜核,將以類聚群分,使 之各有歸宿。及他日讀《朱子語錄》,有曰:魏徵以《小戴 禮》綜彙不倫,更作《類禮》二十篇,數年而成。太宗美其 書,錄寘內府。今此書不復見,惜哉!予乃伏而嘆曰:「有 是哉!鄭國公其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乎?今不復見, 則良可惜也!」一日過郡城,見舊書肆中有殘編數帙, 題曰《魏徵類禮》。稍檢視之,則小楷精抄,而漏痕蠹跡 多見剝蝕,急售而歸。繙閱終編,則見其倫次井然,各 以類從,既無混淆,又無絓漏。其於原經不增減一字, 而上自廟廷,下至鄉黨,吉而冠婚,凶而喪祭,閱之則 一目瞭然,考之則有條不紊,誠斯須之不可去者也。 就其殘缺字跡,依經補綴,整理既完,乃遂奉為拱璧。 每朋好過從,輒出而示之。或曰:「此民生日用之所當 共習者也。」或曰:「此書已寘內府,兵燹數更,久為灰燼 矣,安得復出自人間哉?此必贗本也。」予曰:「唯唯。真本 既不可復見,後人復能為之,則贗本即不啻真本也。」 予第喜其為《類禮》耳,其為鄭公與否,無問也,且鄭公 之本已亡,後人能續鄭公之意而為之書,即以質之 鄭公,鄭公應亦首肯也,於是為之《序》以識其未云。

孔穎達禮記正義七十卷

按穎達自序夫禮者經天緯地本之則大一之初原始要終體之乃人情之欲夫人上資六氣下乘四序賦清濁以醇醨感陰陽而遷變故曰人生而靜天之

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喜怒哀樂之志於是乎生, 動靜愛惡之心於是乎在。精粹者雖復凝然不動,浮 躁者實亦無所不為。是以古先聖王鑒其若此,欲保 之以正直,納之於德義,猶襄陵之浸修隄防以制之。 駕之馬,設御策以驅之。故乃上法圓象,下參方載,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然飛走之倫,皆有懷於嗜欲,則 鴻荒之世,非無心於性情。燔黍則大烹之濫觴,土鼓 乃雲門之拳石。冠冕飾於軒初,玉帛朝於虞始。夏商 革命,損益可知;文武重光,典章斯備。洎乎姬旦,負扆 臨朝,述《曲禮》以節威儀,制《周禮》而經邦國。禮者,體也, 履也,郁郁乎文哉!「三百三千」,於斯為盛。綱紀萬事,彫 琢六情。譬彼日月,照大明於寰宇;「類此松筠,負貞心 於雪霜。」順之則宗。固,社稷寧,君臣序,朝廷正。逆之 則紀綱廢,政教煩,陰陽錯於上,人神怨於下。故曰:「人 之所生,禮為大也。」非禮無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長 幼之位。是禮之時義大矣哉!暨周昭王南征之後,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