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3 (1700-1725).djvu/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十一卷目錄

 禮記部彙考一

  周敬王一則

  漢文帝一則 武帝二則 宣帝甘露一則

  後漢光武帝建武一則 靈帝熹平一則

  魏少帝正始一則 少帝甘露一則

  晉武帝太康一則

  宋武帝永初一則

  梁武帝天監一則 大同一則

  陳宣帝太建一則

  北魏明元帝永興一則 孝武帝永熙一則 孝靜帝天平一則

  北周武帝天和二則

  隋文帝開皇二則

  唐太宗貞觀二則 高宗顯慶一則 中宗嗣聖一則 元宗開元五則 代宗大曆一則

  後漢高祖乾祐一則

  後周世宗顯德一則

  遼聖宗開泰一則

  宋太祖建隆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雍熙二則 淳化二則 真宗咸平一則 大

  中祥符二則 景德一則 仁宗皇祐二則 神宗熙寧一則 徽宗政和一則 高宗紹興

  四則 孝宗隆興一則 乾道一則 淳熙一則 理宗端平一則 淳祐一則 度宗咸淳

  一則

  金廢帝天德一則

  元世祖至元一則

  明太祖洪武一則 神宗萬曆一則

經籍典第二百十一卷

禮記部彙考一

敬王之世孔子始作禮記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按《孔子世家》:魯哀公六年,孔 子去魯,凡十四歲而反乎魯。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追 跡三代之禮,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 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則吾能徵之矣。」觀夏殷所損 益,曰:「後雖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質,周監二代,郁郁 乎文哉,吾從周。故《書》傳《禮記》自孔氏。按哀公六年敬王三十一年也 按孔穎達《正義》,「《禮記》之作,出自孔氏,但《正禮》殘缺,無 復能明。至孔子歿後,七十二子之徒共撰所聞,以為 此《記》;或錄舊禮之義,或錄變禮所由,或兼記禮履,或 雜序得失,故編而錄之,以為記也。」《中庸》是子思伋所 作,《緇衣》,公孫尼子所撰。鄭康成云《月令》呂不韋所修, 盧植云「《王制》為漢文時博士所錄。」其餘眾篇,皆如此 例,但未能盡知所記之人也。

文帝 年使博士諸生作王制

按《史記》《漢書》。《文帝本紀》皆不載。按《史記封禪書》。「文 帝使博士諸生刺六經」中。作王制。

按孔穎達《正義》盧植云:「《王制》為漢文時博士所錄。」

武帝 年河間獻王與毛生等作樂記

按《史記》《漢書、武帝本紀》皆不載。按《漢書藝文志》:「武 帝時河間獻王好儒,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 樂事者,以作《樂記》。」

武帝 年。河間獻王得《禮記》一百三十一篇獻之 按《史記》。《漢書武帝本紀》。皆不載按《漢書藝文志》。記 百三十一篇。

《七十子》後學者所記也。

按:《隋書經籍志》:「漢初河間獻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後 學者所記一百三十一篇獻之。」按河間獻王景帝子其所獻書皆武帝時

宣帝甘露三年詔立大小戴禮博士復以戴德戴聖慶普三家皆立于學官

按《漢書宣帝本紀》:「甘露三年春三月己丑,詔諸儒講 論《五經》同異。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 制臨決焉。迺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穀梁春秋》博 士。」按《儒林傳贊》:至孝宣世,復立《大小夏侯尚書》《大 小戴禮》《施》《孟》、梁丘《易》《穀梁春秋》。按本紀不言大小戴禮而儒林傳贊載之

並列以備參考

按《藝文志》:「漢興,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

篇,訖孝宣世,后蒼最明,戴德、戴聖、慶普皆其弟子,三 家立于學官。」

按:鄭樵《三禮辨》,漢世諸儒傳授,皆以《曲臺雜記》,故二 戴禮在宣帝時立學官。

後漢

光武帝建武 年復置大小戴禮博士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章帝本紀》,建初四 年冬十一月壬戌,詔曰:「蓋三代導人,教學為本。漢承 暴秦,褒顯儒術,建立五經,為置博士。其後學者精進, 雖曰承師,亦別名家。建武中,復置《大小戴禮》博士,此 皆所以扶進微學,尊廣道藝也。」按大小戴禮立于建武中儒林傳稱孝宣

《世立》者,誤也。然既有其說,亦不妨並載于前,以備考古者之參酌云。

按《徐防傳》,「漢

承嬴秦,經典廢絕,本文略存,或無章句,收拾缺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