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3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後而不足徵,猶賴夫子之所雅言,群弟子之所記錄, 故尚有存者。迨是古挾書之令作,而《禮》再厄,又得河 間獻王、二戴、馬、鄭相與保殘補壞。晉、宋、隋、唐諸儒迭 為發揮,《三禮》得不盡亡。自《正義》既出,先儒全書泯不 復見,自列於科目,博士諸生亦不過習其句讀,以為 利祿計。至金陵王氏又罷《儀禮》取士,僅存《周官》《戴記》 之科,而士習於禮者滋鮮。就《戴記》而言,如《檀弓》《喪禮》 諸篇,既指為凶事,罕所記省,則其所業僅一二十篇 耳。苟不得其義,則又諉曰「此漢儒之說也」,棄不復講。 所謂解說之詳,僅有方、馬、陳、陸諸家,然皆述王氏之 說者也。惟關、洛諸大儒,上接洙、泗之傳,乃僅與門人 弟子難疑答問,而未及著為全書。嗚呼!學殘文闕,無 所因襲,驅一世而冥行焉,豈不重可歎歟!平江衛氏, 世善為《禮》正叔又自鄭注孔義、陸釋及百家之所嘗 講者,會稡成書,凡一百六十卷。如范甯、何晏例,各記 其姓名,以聽覽者之自擇。此非特以備禮書之闕也, 洒掃應對,進退恭敬,辭遜撙節,非由外心以生也,非 忠信之薄也,非人情「之偽也。凡皆人性之固有,天秩 之自然,而非有一毫勉強增益也。學者誠能即是僅 存而推尋之,內反諸心,隨事省察,充而至于動容周 旋之會,揖遜征伐之時,則是禮也。將以宅天衷而奠 民極」,豈形器云乎哉?正叔名湜,自號櫟齋,今為武進 令云。寶慶元年冬十有一月甲申,臨卭魏了翁序。

王應麟踐阼篇集解一卷

按應麟後序有周盛時大訓在西序河圖在東序三皇五帝之書外史掌之丹書蓋前聖傳心要典也學記正義謂赤雀所御丹書乃尚書帝命驗讖緯不經

之言,君子無取焉。《武王銘》十有七章,蔡邕以為十八 篇,豈有闕文與?《大戴禮》有盧辨注,今列於前。鄭康成 所引黃太史所書,攷其文之異者,又采摭諸儒之說 為《集解》。《金匱陰謀》載武王銘書,附著於末。至於《虞箴》 《飫歌》,見《春秋內外傳》。夫以聖王治已養心,表裏交正 如此,況學者可不勉與?有能左右觀省,朝夕習復,若 衛武公「日誦《抑戒》」之《詩》。「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庶其寡 過矣乎。

黃震讀禮記日抄十六卷

按震自序吳郡衛湜集禮記解自鄭康成而下得百四十六家惟方氏馬氏陸氏有全書其餘僅解篇章凡講義論說嘗及之者皆取之以足其數其書浩瀚

惟嚴陵郡有官本,岳公琦有集亦然,皆未易遍觀。天 台賈蒙繼之,始選取二十六家,視衛、岳為要,而其采 取亦互有不同。其書又惟儀真郡學有錄本,世罕得 其傳,今因并合各家所集而類抄之。昔呂氏《讀詩記》 簡要,而文為姓氏所隔,高氏《春秋集注》文成一家,而 不知元注之姓氏為誰,僭竊,參用其法,使諸家注文 為一,而各出姓氏於下,坊間亦節錄,或附己意。然所 謂「存十一於千百」,不過老眼便於觀省,後生志學之 士,自當求之各家全書云。

元吳澂大戴禮序錄一篇

按澂自序大戴記三十四篇澄所序次按隋志大戴記八十五篇今其書闕前三十八篇始三十九終八十一當為四十三篇中間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

十五,第六十一四篇,復闕第七十三有二,總四十篇。 據云八十五篇,則末又闕其四。或云止八十一,皆不 可考。竊意《大戴》類稡,此記多為小戴所取,後人合其 餘篇,仍為《大戴記》。已入《小戴記》者,不復錄而闕其篇。 是以其書冗泛,不及小戴書甚。蓋彼其膏華而此其 查滓耳。然尚或間存精語,不可棄遺。其與小戴重者, 《投壺》《哀公問》也。《投壺》《公冠》《諸侯遷廟》《諸侯釁廟》四篇, 既入《儀禮逸經》。《朝事》一篇,又入《儀禮傳》。《哀公問》,《小戴》 已取之,則於彼宜存,於此宜去。此外猶三十四篇。《夏 小正》猶《月令》也。《明堂》猶《明堂位》也。《本命》以下雜錄事 辭,多與《家語》《荀子》《賈》《傅》等書相出入,非專為記禮設, 《禮運》以下諸篇之比也。《小戴》文多綴補,而此皆成篇, 故其篇中章句,罕所更完。惟其文字錯誤,參互考校, 未能盡正。尚俟好古博學之君子云。

吳澂禮記纂言三十六卷

按澂自序小戴記三十六篇澂所序次漢興得先儒所記禮書二百餘篇大戴氏刪合為八十五小戴氏又損益為四十三曲禮檀弓雜記分上下馬氏增以

《月令》《明堂位》《樂記》,鄭氏從而為之注,總四十九篇,精 粗雜記,靡所不有。秦火之餘,區區掇拾,所謂存十一 于千百,雖不能以皆醇,然先王之遺制,聖人之格言, 往往賴之而存。第其諸篇出于先儒著作之全書者 無幾,多是記者旁搜博采,勦取殘篇,斷簡會稡成書, 無復詮次,讀者每病其雜亂而無章。唐魏鄭公為是 作《類禮》二十篇,不知其書果何如也,而不可得見。朱 子嘗與東萊先生呂氏商訂《三禮》篇次,欲取《戴記》中 有關于《儀禮》者附之經,其不係于《儀禮》者仍別為《記》。 呂氏既不及答,而朱子亦不及為。幸其大綱存于《文 集》,猶可攷也。晚年編校《儀禮經傳》,則其條例與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