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3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商訂又不同矣。其間所附《戴記》數篇,或削本篇之文

而補以他篇之文。今則不敢故止,就其本篇之文科 分櫛剔,以類相從,俾其上下章文義聯屬,章之大旨 標識于左,庶讀者開卷瞭然。若其篇第,則《大學》《中庸》、 程子、朱子既表章之與《論語》《孟子》並而為四書,固不 容復廁之《禮》篇,而《投壺》《奔喪》二篇,禮之正經,亦不可 以雜之于記。其《冠義》《昏義》《鄉飲酒義》《射義》《燕義》《聘義》 六篇,正釋《儀禮》,別輯為傳,以附經後。此其外猶三十 六篇.,曰「通禮」者九,《曲禮》《內則》《少儀》《玉藻》《通記》《小大儀》 文,而《深衣》附焉;《月令》《王制》專記國家制度,而《文王世 子》《明堂位》附焉。曰「喪禮」者十有一,《喪大記》《雜記》《喪服》 《小記》《服問》《檀弓》《曾子問》六篇,既喪而《大傳》《間傳》《問喪》 《三年〈問喪服〉》《四制》五篇,則喪之義也。曰《祭禮》者四,《祭 法》一篇,既祭而《郊特牲》《祭儀》《祭統》三篇,則祭之義也。 曰《通論》者十有二,《禮運》《禮器》《經解》一類,《哀公問》《仲尼 燕居》《孔子閒居》一類,《坊記》《表記》《緇衣》一類,《儒行》《自為》 一類,《學記》《樂記》,其文雅馴,非諸篇比,則以為是書之 終。嗚呼!由漢以來,此書千有餘歲矣,而其顛倒糾紛, 至朱子始欲為之是正,而未及竟,豈無所望于後之 人與?用敢竊取其意,修而成之。篇章文句,秩然有倫, 先後始終,頗為精審。將來學《禮》之君子于此考信,或 者其有取乎?非但為戴氏之忠臣而已也。

按吳尚志後序先生禮記纂言凡數易槁多所發明而月令檀弓尤為精密若月令言五行之祭所先不同天子所居每月各異檀弓申生之死延陵季子之

《哭子》曾子之《易、簀》子思之母死于衛、「子上」之「母死而 不喪」數節,是皆諸說紛紜,不合禮意。先生研精覃思, 証之以《經》,裁之以《禮》,于經無據,于禮不合者則闕之。 槁成尚請鋟木。得命遂與先生之甥周濂集同門之 士相與成之,先生手自點校,未及畢而先生捐館矣。 先生之孫當對門考訂,始于至順癸酉之春,畢于元 統甲戌之夏。

按明楊士奇序禮記出于孔氏之徒而雜以呂不韋及戰國處士漢博士之言其旨不能皆粹而錯簡亦多近世吳文正公著禮記纂言多所更定其篇次亦

各以類從。如《曲禮》《內則》《少儀》《玉藻》《深衣》《月令》,《王制》《文 王世子》《明堂位》九篇為《通禮》;《喪大記》《雜記》《喪服小記》 《服問》《檀弓》《曾子問》《大傳》《間傳》《問喪三年問》《喪服四制》 共十一篇,為《喪禮》;《祭法》,《郊特牲》《祭義》《祭統》四篇,為《祭 禮》。其《通論》凡十二篇,析為五類,《禮運》《禮器》《經解》為一 類,《哀公問》《仲尼燕居》《孔子閒居》為一類,《坊記》《表記》《緇 衣》為一類,《儒行》為一類,《學記》《樂記》為一類,《大學》《中庸》 剔出,合《語》《孟》為《四書》。《投壺》《奔喪》二篇,歸之《儀禮》正經, 不雜于《記》。《冠義》《昏義》《鄉飲酒義》《射義》《燕義》《聘義》六篇, 皆所以釋《儀禮》者,別輯為傳,以附經後。于是一書之 中,類分章別,條理粲然,誠不刊之典也。

按魏校序六經聖人親所刪定秦人燔之禮樂二籍俄空焉世雖周官儀禮僅存而學官罕所傳習漢儒所補戴記列于五經純駮班如也注疏又頗傅以緯

學,經世之誼,鬱而未彰。今所宗者,陳氏《集說》而已。朱 子嘗修正《三禮》,未就。惟吳氏《纂言》,倫類明整,稽合諸 儒異同,厥功溥哉。而世尟有傳者,豈天未興斯文與? 曷絕之易,而續之孔艱也。雖然,後有作者,稽古立制, 興世太平。茲書雖匪盡出于孔氏,固《周官》《儀禮》之翌 也。文獻斯存,殆將由是乎?攷法千古之闕典,可舉而 行也。君子之于《禮》,蓋終身焉。學者弗及見古全書,而 此編尚存,庶有格言,詎可暫而舍諸?如用于世,且將 執此以往矧?亡者,禮之數也,其不亡者,存《經禮》三百, 《曲禮》三千,根心所發也。蔽以一言,曰:「毋不敬。」茲書開 卷,全經之體要具焉。寧國守胡君東皋爰刻是書,嘉 與四方士共之。先王之典,墜地久矣,庸詎知天之不 欲與斯文也,而以是為之兆與?

按王守仁序禮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而其在於人者謂之性其粲然而條理也謂之禮其純然而粹善也謂之仁其截然而

「裁制也謂之義,其昭然而明覺也謂之知,其渾然於 其性也,則理一而已矣。」故仁也者,禮之體也,義也者, 禮之宜也,知也者,禮之通也。《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無 一而非仁也,無一而非性也。天秩天敘,聖人何心焉? 蓋無一而非命也。故克己復禮則謂之仁。窮理盡性 以至於命,盡性則動容周旋中禮矣。後之言禮者,吾 惑焉。紛紛器數之爭,牽制名物之末,窮年矻矻,敝精 于祝史之糟粕,而忘其所謂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 下之大本者。「《禮》云禮云玉帛」云乎?而人之不仁也,其 如禮何哉?故老莊之徒外禮以言性,而謂禮為道德 之衰,仁義之失,既已隳于空虛渀蕩,而世儒之說復 外性以求禮,遂謂禮止于器制度數之間,而議擬仿 像于影響形跡,以為天下之禮盡在是矣。故凡先王 之禮,煙蒙灰散,而卒以煨燼于天下,要亦未可專委 罪于秦火者。僭不自度,嘗欲取《禮記》之所載,揭其大 經大本,而疏附其條理節目,庶幾器道本末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