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3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孝武帝永熙三年春釋菜詔李郁講禮記盧景宣解大戴禮

按《魏書孝武帝本紀》,「永熙三年二月丙子,帝親釋奠, 禮先師。」按《李同軌傳》:「同軌學綜諸經,永熙三年春 釋菜,詔公卿學官於顯陽殿,敕祭酒劉廞講《孝經》,黃 門李郁講《禮記》,中書舍人盧景宣解《大戴禮》《夏小正》 篇。時廣招儒學,引令預聽。同軌經義素優,辯析兼美, 而不得執經,深為慨恨。」按《李孝伯傳》,「郁字永穆,永 熙三」年春於顯陽殿講《禮記》詔郁執經解說不窮群 難鋒起無廢談笑出帝及諸公凡豫聽者莫不嗟善。

孝靜帝天平 年帝于顯陽殿講禮記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按《北齊書李渾傳》,「渾弟 繪,魏靜帝于顯揚殿講《孝經》《禮記》,繪與從弟騫、裴伯 莊、魏收、盧元明等俱為錄議。素長筆札,尤能傳授,緝 綴詞義,簡舉可觀。」按顯陽殿魏書作顯陽北齊作顯揚並存俟考

北周

武帝天和元年帝御正武殿集群臣親講禮記

按《北周書武帝本紀》:天和元年「五月庚辰,帝御正武 殿,集群臣親講《禮記》。」

天和三年八月。帝御大德殿。集百寮親講禮記 按《北周書武帝本紀》。天和三年八月癸酉。帝御大德 殿。集百寮及沙門道士。親講禮記。

文帝開皇元年杜臺卿采月令為玉燭寶典奏之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杜臺卿傳》,「開皇初,被徵 入朝。臺卿嘗采《月令》,觸類而廣之為書,名為《玉燭寶 典》,十二卷。至是奏之,賜絹二百匹。」

開皇 年,詔徐文遠為漢王諒講《禮記》。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徐文遠傳》:「開皇 中,遷太學博士,詔令往并州,為漢王諒講《孝經》《禮記》。」

太宗貞觀十二年孔穎達奉詔撰正義七十卷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藝文志》:「《禮記正義》七十 卷,孔穎達、國子司業朱子奢、國子助教李善信、賈公 彥、柳士宣、范義頵、魏王參軍事張權等奉詔撰,與周 元達、趙君贊、王士雄、趙弘智覆審。」

按《唐會要》:「貞觀十二年,國子祭酒孔穎達撰《五經義 疏》一百七十卷,名曰《義贊》,有詔改為《正義》。」

貞觀 年,魏徵作《類禮》二十篇,寘內府。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魏徵傳》,「徵嘗以《小戴禮》 綜彙不倫,更作《類禮》二十篇,數年而成。帝美其書,錄 寘內府。」

高宗顯慶元年皇太子弘受禮記于率更令郭瑜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高宗諸子傳》:「孝敬皇帝 弘,顯慶元年立為皇太子,受《春秋左氏》于率更令。郭 瑜,至楚世子商臣弒其君,喟而廢卷曰:『聖人垂訓,何 書此邪』?瑜曰:『孔子作《春秋》,善惡必書,褒善以勸,貶惡 以誡。故商臣之罪,雖千載猶不得滅』。」弘曰:「『然,所不忍 聞,願讀它書』。瑜拜曰:『里名聖母,曾子不入。殿下睿孝 天資,黜凶悖之跡,不存視聽。臣聞安上治民,莫善於 禮。故孔子稱:『不學禮,無以立』。請改受禮』。」太子曰:「善。」 按《舊唐書孝敬皇帝弘傳》:弘,高宗第五子也,嘗受《春 秋左氏傳》于率更令郭瑜。至楚子商臣之事,廢卷而 嘆曰:「此事臣子所不忍聞,經籍聖人垂訓,何故書此? 請改讀餘書。」瑜再拜賀曰:「臣聞安上理人,莫善于禮。 非禮無以事天地之神,非禮無以辨君臣之位,故先 王重焉。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請停《春秋》而讀《禮記》。」 太子從之。按舊唐書較詳故並載之

中宗嗣聖 年王元感上禮記繩愆三十卷乞寫藏祕書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按《儒學王元感傳》:「所撰《禮 記繩愆》等凡數十百篇,長安時上之,丐官筆楮,寫藏 祕書。」按武后長安年即中宗嗣聖年

按《舊唐書王元感傳》,「元感時雖年老,猶能燭下看書, 通宵不寐。長安二年,表上其所撰《尚書糾繆》十卷、《春 秋振滯》二十卷、《禮記繩愆》三十卷,并所注《孝經》《史記》 槁草,請官給紙筆,寫上祕書閣。」詔令弘文、崇賢兩館 學士及成均博士詳其可否。

元宗開元七年皇太子齒冑於學謁先聖詔褚無量講禮記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七年十一月乙亥,皇太子入 學齒冑,賜陪位官及學生帛。按《禮樂志》:「元宗開元 七年,皇太子齒冑於學,謁先聖,詔宋璟亞獻,蘇頲終 獻。臨享,天子思齒冑義,乃詔三獻皆用冑子,祀先聖 如釋奠。右散騎常侍褚無量講《禮記·文王世子》篇。 開元十四年,元行沖等以魏徵《類禮》,撰成《義疏》五十 卷,上」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儒學元澹傳》:「澹字行沖。 初,魏光乘請用魏徵《類禮》列於經。帝命行沖與諸儒 集義作疏,將立之學。乃引國子博士范行恭、四門助 教施敬本采獲刊綴為五十篇,上於官。於是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