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3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張說建言,戴聖所錄,向已千載。與經並立,不可罷。魏 孫炎始因舊書擿類相比,有如鈔掇,諸儒共非之。至 徵」更加整次,乃為訓注,恐不可用,帝然之,書留中不 出。行沖意諸儒間己,因著論自辯,名曰《釋疑》。

按《舊唐書元行沖傳》:「左衛率府長史魏光乘奏請行 用魏徵所注《類禮》,上遽令行沖集學者撰義疏,將立 學官。行沖于是引國子博士范行恭、四門助教施敬 本,檢討刊削,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奏上之。尚書 左丞相張說駁奏,上然其奏。于是賜行沖等絹四百 匹,留其書貯于內府,竟不得立于學官。行沖恚諸儒」 排己,退而著論以自釋,名曰《釋疑》。元宗嘉賞,賚縑千 匹。

開元二十四年。詔令進士帖《禮記》。通五及第。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禮儀志》,「開元二 十四年進士帖《左傳》《禮記》,通五及第。」

開元二十六年,詔韋縚奏《月令》一篇。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韋縚傳》:「開元二十六年, 詔縚奏《月令》一篇,朔日於宣政側設榻,東向置案,詔 坐讀之,諸司官長悉升殿坐聽,歲餘罷。」

開元 年,御刊定《禮記月令》,命李林甫等注解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藝文志》:「《御刊定禮記月 令》一卷,集賢院學士李林甫、陳希烈、徐安貞、直學士 劉光謙、齊光乂、陸善經,修撰官史元晏、待制官梁令 瓚等注解。」自第五《易》為第一。按李林甫《上唐明皇 御刊定月令表》:「昭代敬天勤民,順時設政,是以有皇 極之敷言,親」降聖謨,重加刪定。乃命集賢院學士、尚 書左僕射兼右相吏部尚書李林甫等為之注解。

代宗大曆八年歸崇敬請以禮記為大經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歸崇敬傳》:「大曆八年,崇 敬建議曰:近世明經,不課其義,先取帖經,顓門廢業, 傳授義絕。請以《禮記》《左氏春秋》為大經,《周官》《儀禮》《毛 詩》為中經,《尚書》《周易》為小經,各置博士一員。《公羊》《穀 梁春秋》共準一中經,通置博士一員。博士兼通《孝經》 《論語》,依章疏講解。德行純潔、文詞雅正、形容莊重,可 為師表者,委四品以上各舉所知,在外給傳,七十者 安車蒲輪敦遣。」國子、太學、四門三館各立《五經》博士, 品秩、生徒有差。

後漢

高祖乾祐元年以聶崇義為禮記博士

按《五代史後漢高祖本紀》,不載。按《宋史儒林聶崇 義傳》,「崇義少舉《三禮》,善禮學。漢乾祐中累官至國子 禮記博士。」按乾祐止一年故知為元年

後周

世宗顯德 年詔尹拙等校勘禮記釋文音

按《五代史後周世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周顯德中, 詔刻《易書》《周禮》《儀禮》《四經釋文》,皆田敏、尹拙、聶崇義 校勘,自是相繼校勘。《禮記三傳》《毛詩音》,並拙等校勘。

聖宗開泰元年八月詔賜鐵驪那沙禮記一部

按《遼史聖宗本紀》:「開泰元年八月丙申,鐵驪那沙乞 賜佛像、儒書。詔賜護國仁王佛像一,《易》《詩》《書》《春秋》《禮 記》各一部。」

太祖建隆三年判監崔頌等上新校禮記釋文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按《玉海》云云。

太宗太平興國七年以禮記博士孔維使高麗高麗王問禮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孔維傳》:太平興國中,拜 國子《周易》博士。代還,遷《禮記》博士。七年,使高麗,高麗 王治問禮於維,維對以君臣父子之道,升降等威之 序,治悅,稱之曰:「今日復見中國之夫子也。」

雍熙四年邢昺撰禮選二十卷獻之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邢昺傳》:「雍熙中,昺撰《禮 選》二十卷,獻之。太宗探其帙,得《文王世子》篇,觀之甚 悅,因問衛紹欽曰:『昺為諸王講說,曾及此乎』?紹欽曰: 『諸王常時訪昺經義,昺每至發明君臣父子之道,必 重復陳之。太宗益喜』。」

按《玉海》,「雍熙四年八月己酉,諸王府侍讀邢昺進《分 門禮選》二十八卷,賜銀器二,帛三十。」按長編云二十一卷 雍熙 年,賜《新進士儒行篇》。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紹興五年策士首 得汪應辰。九月十九日言者請依雍熙故事,賜《新進 士儒行篇》以勵士。檢按玉海又云淳化三年始賜新進士孫何等此云依雍熙故事

並存以備參考

太宗淳化三年詔以新印儒行篇賜中書樞密兩制三館及新進士各一軸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淳化三年二月,詔 以新印《儒行篇》賜中書、樞密、兩制、三館等人各一軸。 先是,御試進士,以《儒行篇》為論題,意欲激勸士流修 儒行,故命雕印,首賜孫何等,次及宰輔近臣至銓司 選人令置於聽事,以代座右之誡。三月己酉,賜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