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3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孫何等《儒行篇》各一軸,何等表謝。

淳化五年五月。胡迪平等校勘《禮記正義》。板成以獻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端拱元年孔維等 奉敕校勘《五經正義》。《禮記》。則胡迪平五人校勘。紀自 成等七人再校。李至等詳定。淳化五年五月以獻。

真宗咸平二年六月賜諸王輔臣禮記疏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咸平二年六月己 巳。祭酒邢昺。上新印《禮記疏》七十卷。賜諸王輔臣人 一部。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以儒行篇賜諸文臣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祥符元年十一月 丙辰,「復以《儒行篇》賜親民釐務文臣,其幕職、州縣官、 使臣賜敕,令崇文院摹印給之。」

大中祥符三年五月,上作《禮選贊》,賜邢昺。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邢昺傳》:「雍熙中,昺撰《禮 選》二十卷獻之。上嘗因內閣曝書。覽而稱善。召昺同 觀。作《禮選贊》賜之。昺因家無遺槁,願得副本。上許之。 繕錄未畢而昺卒。亟詔寫二本。一本賜其家,一本俾 置冢中。上嘗問:鄭注《禮記世子篇》云:『文王以憂勤損 壽。武王以安樂延年』。朕以為《本經》旨意必不然也。且 夏」禹焦勞有元圭之賜,而享國永年。若文王能憂人 之心,不自暇逸。縱無感應。豈至虧損壽命耶。

按《玉海》。「祥符三年五月乙巳。上作禮選贊。賜翰林侍 讀學士。」

景德四年九月宴近臣于龍圖閣之崇和殿邢昺視壁間禮記圖講述大義上嘉納之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邢昺傳》:昺拜工部,知曹 州,入辭日,特開龍圖閣,召近臣宴崇和殿。昺視壁間 《尚書》《禮記》圖,指《中庸》篇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因 陳其大義,上嘉納之。

按《玉海》:「景德四年九月庚午,宴近臣于龍圖閣之崇 和殿。翰林學士邢昺,視壁間掛《尚書禮記圖》,指《中庸》 九經事,講述其義,皆有倫理,在位聳聽。」

仁宗皇祐元年九月所鐫石經禮記畢

按《宋史仁宗紀》本不載。按《玉海石室十三經》,孟蜀 所鐫,「皇祐元年歲次己丑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 工畢。」禮記張紹文書。

皇祐五年四月。楊安國等。上《禮記節解》九十卷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皇祐初。詔楊安國 等。以《五經正義節解》為書。詔以《五經精義》為名。五年 四月癸卯。上《禮記節解》九十卷。

神宗熙寧元年王安石請罷講禮記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曲洧舊聞》,熙寧元年冬, 介甫初侍經筵,未嘗講說。上欲令介甫講《禮記》。至曾 子易簀事,介甫于倉卒間進說曰:「聖人以義制禮,其 詳至于床笫之際。」上稱善。安石遂言《禮記》多駁雜,不 如講《尚書》,帝王之制,人主所宜急聞。于是罷《禮記》。

徽宗政和三年方慤進禮記解義二十卷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政和三年方慤進禮記解義二十卷自為之序以王氏父子獨無解義

乃取《三經義》及《字說》申而明之,著為此解。時馬希孟 亦有《禮記解》七十卷。朱子曰:「方、馬二解,儘有好處,不 可以其新學而黜之。」

高宗紹興五年高閌以禮記儒行篇詞說不醇請毋賜新進士從之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儒林高閌傳》:「紹興元年, 以上舍選,賜進士第,召為祕書省正字。時將賜新進 士儒行《中庸》篇,閌奏『儒行詞說不醇,請止賜《中庸》,庶 幾學者得知聖學淵源,而不惑于他說。從之』。」

按《玉海》,紹興五年策士首得汪應辰。九月十九日,言 者請依雍熙故事,賜新進士《儒行》篇以勵士。檢有旨, 添賜《中庸》,送祕府校勘。正字張嵲校《中庸》。高閌校《儒 行篇》,二十二日,閌奏:「《儒行》雖間與聖人之意合,而其 詞夸大,類戰國縱橫之學。蓋漢儒雜記決非聖人格 言。望止賜《中庸》,庶幾學者知聖學淵源。」奏可。

紹興十七年,賜王十朋等《學記》。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紹興十七年。賜王 十朋等學記。就聞喜宴賜之。

紹興十八年,御書《儒行篇》賜進士王佐等。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紹興十八年六月 三日,御書《儒行篇》賜進士王佐等。就聞喜宴賜之。 紹興三十年三月,詔以御書《禮記經解》石刻摹本。賜 進士梁克家等。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周必大《御書禮記經解 石刻跋》:「右御書《經解》一卷,紹興三十年三月,詔以摹 本賜新進士梁克家以下,臨安守臣端禮因以別本 分遺百執事。臣某時為太學錄,謹受而藏之。」

按《玉海》:「紹興三十年四月,賜梁克家等《經解篇》,就聞 喜宴賜之。」

孝宗隆興元年胡銓進講禮記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胡銓傳》:隆興元年,遷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