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3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取士,此苟且之圖也,容若為補正之。習《禮》者試以取證,非小補矣。

楊氏《禮記說義》。未見

汪氏曰:「三禮不明久矣,官器之異同,儀文度數之詳略,其間紛紜轇轕,疑不可信者,蓋更僕不可數,而立馬不能筭也。姑即《禮記》言之一郊也,或曰用辛日,或曰擇元日。然則元日為是乎?辛日為是乎?一禘也。或曰春祭,或曰夏祭。然則祭於夏為是乎?祭於春為是乎?一廟制也。或曰大夫有皇考廟,或曰有太祖而無皇考。」然則宜從《祭法》乎?抑宜從《王制》乎?一奔喪也。或曰「大功,望門而哭」;或曰「見喪者之鄉而哭。」然則宜從《雜記》乎?抑宜從《奔喪》乎?一禫祭也。或曰中月,或曰祥而禫。然則宜用二十五月乎?抑用二十七月乎?一異父昆弟之喪也。或曰「大功」,或曰「齊衰。」然則宜依子游說乎?抑依子夏說乎?四十九篇出於小戴一家,而猶彼此乖反,此皆學者所當盡心也。漢唐儒者往往膠守師說,而不能詳加考求。訖於前明,則特視為科舉時文之業,口傳耳剽,以冀倖一第,實無人焉。綜核貫穿於其中,何怪乎學日益陋,識日益卑,四方之風俗亦日益壞,而天理民彝亦幾乎息也。關西楊公鳳閣,盡心於《禮》者有年,獨能旁搜《儀禮》《周官》二經,淹貫馬、伏、鄭、王諸訓故,以成此書。取而讀之,則吾前之所疑者,公固已深思自得,或微引其緒,或詳折其衷,繭抽解剝,悉犁然而筆之於書矣。以是裨補世教,夫豈淺鮮也哉!於是公從子三開使君,醵金刻之吳下,工竣而命余序之。余於《禮經》非耑家而願因公之書。以其餘日稍盡心焉。故遂承使君命為之序。

《夏小正傳》。《隋志》一卷。

《禮記》:孔子曰:「吾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

司馬遷曰: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云:「鄭康成曰:『得夏四時之書也。其書存者有《夏小正》』。」 方慤曰:「夏用人正,故其書以之。孔子以夏時稱之者,以人時得其正也。」

隋書戴德撰

金履祥曰:「《小正》者紀候之書,謂之小則固非其大者也,其亦夏時之一端與?聖人得之以說夏禮,則必有大於此者。《單子》曰:『《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時儆》曰:『收而場功,峙而畚挶,營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見,期於司里』。然則舉一端而推所謂夏時者,當必有制度教條之詳不可得而聞矣』。」

傅崧卿:「《夏小正戴氏傳》四卷。」

崧卿《自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陳振孫曰:「《漢戴德傳》,給事中山陰傅崧卿注。」 此書本在《大戴》,後人從《大戴禮》抄出別行。崧卿以正文與《傳》相雜,倣《左氏經傳》列正於其前,後附以《傳》,且為之注。

《紹興府志》:「傅崧卿字子駿,山陰人。擢甲科,累遷考功員外郎。為林靈素所譖,出為蒲圻縣承後,官至給事中。」

按:傅氏《書余》見宋時鋟本,後題「男右通直郎知泉州晉江縣事𦔐刊板。孫右迪功郎前靜江府修仁縣尉。」校勘:

張方夏時《考異》:《宋志》一卷。

吳觀萬「《夏小正辨》一卷。」

朱申《夏小正傳》一卷。

史季敷「《夏小正經傳攷》三卷。」

《危素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張萱曰:元末鄞人史季敷采《儀禮集解》參究同異,附以釋音,復取先儒解《經》所引語及事相附近者,綴於《傳》文之下,凡三卷。

趙有桂《夏小正集解》一卷。未見

王禕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王氏《夏小正集解》一卷。

王氏《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楊慎「《夏小正解》一卷。」

《慎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顧起經「《夏小正補解》一卷。」未見

《金鏡夏小正補解》一卷。未見

王猷定《夏小正輯注》一卷。

繆泳曰:猷定字于一,南昌貢士。工古文書法。嘗憤世儒明知《月令》為呂不韋作,乃尊之為經,夏時孔子所取,乃反舍而不習,作《夏小正輯注》一卷。後客死杭州,遺書散佚,不可問矣。

王應麟「《踐阼篇集解》一卷。」

應麟《後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方孝孺《武王戒書》一卷。未見

孝孺《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明堂》陰陽,《漢志》三十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