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3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訛缺謬誤,則不敢改,益懼其寖久而傳又加舛也。乃 刊置建安郡齋,庶可考焉。「淳熙乙未歲後九月潁川 韓元吉書。」

按鄭元祐序漢儒傳經雖未必盡純而其間多可采者若大戴禮是已按漢書˙儒林傳戴聖字次君嘗為信都太傅今大戴禮乃題九江太守戴德撰宋宣和

間,山陰傅崧卿蓋已病其訛謬,以為世亡漢史,而《大 戴》獨傳後人。詎知德為信都太傅歟?其為書凡十三 卷,總四十篇。《隋志》亦以為十三卷,而《夏小正》別為卷。 《唐志》但云十三卷,而無《夏小正》之別。至傅氏釐析經 傳,始可讀。然今不敢鈔入傅氏說,懼紊舊章也。若《崇 文總目》則十卷,而云三十五篇者,無諸本可定也。或 謂漢儒得記《禮》之書凡二百四篇,戴德刪之為八十 五篇,謂之《大戴禮》。聖又刪德之書為四十九篇,謂之 《小戴禮》。小戴為人,已見《何武傳》,此所不論。然《大戴禮》 首題三十九,終八十一,凡四十三篇,中間缺者四篇, 重出一篇,其不可復見者則三十八篇,故不能合於 八十五篇之數。其缺者既不可復見,抑聖取以為小 戴之書歟?其間《禮察》篇與《小戴經解》同,《曾子大孝》篇 與《祭義》同,《勸學》則荀卿首篇也。《哀公問》《投壺》二篇,盡 在《小戴書》,然其諸篇亦多可采。潁川韓元吉在淳熙 間得范太史家本校定,蓋謂小戴取之以記《禮》,其文 無所刪者也。若夫《取舍》《保傅》等篇,雖見於賈誼《政事 書》,然其增益三公、三少之貴任,與夫胎教,古必有其 說,否則不應有是也。至於《文王官人篇》,則與《汲冢周 書˙官人解》相出入。夫《汲冢書》出於晉太康中,未審何 由相似也?若公符武王祝辭,而稱陛下,於考古何居? 餘諸篇,先儒取以為訓,論者謂其探索陰陽,窮析物 理,推本性命,嚴禮樂之辨,究度數之詳,要皆有從來, 第不可致詰,然其書度越諸子也明矣。海岱劉公庭 幹,以中朝貴官,出為嘉興路總管,政平訟理,發其先 府君御史節齋先生所藏書,刊諸梓,寘之學,《大戴禮》 其一也。遂昌鄭某向嘗學於金華胡汲仲先生之門, 每以諸生拜御史公,得聞緒論,上下數千載,亹亹忘 倦,而公不究德,故始發於嘉興公。公以某「嘗承教於 御史公」也,故授某識之卷末云。

按黃佐序大戴禮記十三卷漢信都王太傅戴德所纂蓋因河間獻王所得三十一篇劉向校定又得明堂陰陽記三十二篇德刪其繁重為八十五篇其篇

目,始三十九,終八十一,中間第四十五、六十一四篇, 復闕第七十三,末復闕四篇,總四十篇。蓋小戴所取, 後人合其餘篇,仍為《大戴記》者也。雖為小戴摘取,而 精粹之語往往猶有存者。《投壺》《哀公問》,小戴既已取 去,而此猶存。《投壺》、公冠,諸侯遷廟,諸侯釁廟,吳澄取 入《儀禮逸經》。《朝事》一篇,取以備《覲禮》之義。《哀公問》衍 去《保傅傳》,多與賈誼語同。《公符篇》錄孝昭冠詞,故朱 子謂《大戴禮》多雜誤難讀,先正。劉定之有言:「非禮之 亡也,漢儒去取之不精也。」蓋韙言云。

後漢鄭元月令注一卷

按宋金恕序月令者古相傳周公所作也獨至後漢鄭康成則以為呂不韋所說今呂氏春秋皆載月令一篇康成之意以三王之官有司馬無太尉太尉者

「秦官也,故以為不韋所作。」然以今觀之,《月令》一書,其 於天時人事,以及夫動植飛潛,一名一物之細,無不 推考其理,以究其至精至微之極,信非聖人不能作 也。大抵不韋氏之書多攟摭古人,稍加緣飾,以為己 作。安知太尉之官非不韋故為參錯,以偽亂真,使後 世深信不疑,以為此真呂氏之書耶?至唐開元中,詔 集賢學士李林甫、陳希烈、徐安貞,直學士劉光謙、齊 光乂、陸善經,修撰官史元晏、待制官梁令瓚等注解, 自第五《易》為第一,遂以冠《禮記》之首。其於是編,尊信 誠隆。然其附益時事,改易舊文,則殊失古初之舊矣。 至有宋太宗皇帝淳化初,判國子監李至請復行鄭 注,未果。至真宗皇帝大中祥符八年,龍圖閣待制孫 上言,「以林甫等抉擿微瑕,蔑棄先典,方今儒業大 興,宜復舊式。」乃繕寫鄭注《月令》一本,乞付國子監頒 行,以格於晁迥等議,復寢不行。及仁宗皇帝景祐二 年,直集賢院賈昌朝復請行鄭注,始從之。故今世《月 令》《鄭注》多別行。夫以千載相傳,歷代大儒所定正注 釋之經,而後之人必妄為穿鑿傅會,以快一時之私 見。迨有聖主賢臣、名儒碩學者出,終必溯其源流,返 之古昔;而一時師心臆說,究同棄屣,則亦何益之有 哉?予故識其興廢之由,以貽後之君子有所觀省,以 為好事妄作者之鑒云。

蔡邕月令章句十二卷

按邕自述予幼讀記以為月令體大經同不宜與記書雜錄並行而記家記之又略及前儒特為章句者皆用其意傳非其本旨光和元年予被謗章罹重罪

「徙朔方,危險凜凜,死亡無日過。學者聞家就而考之, 亦自有所覺悟,庶幾頗得事情,而訖未有注記著於 文字也。」竊誠思之,書有陰陽升降、天文曆數、事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