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3 (1700-1725).djvu/9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不嫌於不及神也。要之精其思而已。散言其思之始,

「致」言其思之盡,而又夫婦親之,其敬如此,神明其有 不交乎?


助祭,則群有司賤於族姓,而煇庖翟閽又賤於群有 司。明足以知其賤而用之,仁足以惠其賤而畀之,則 上下至矣。自上下以及長幼皆曰「惠」,以其賜爵飲食 以是名之也;自夫婦以及君臣則皆曰「明」,以其薦獻 酬酢有所辨也。至於政事,則見而已矣。

初禘之祭,其用物薄,主於灌獻則順乎陽,陽於春夏 為用也。嘗烝之祭,其用物多,主於饋食則順乎陰,陰 於秋冬為用也。然言其盛,則止及於禘、嘗,而不及礿、 烝者,蓋陽達於春,物方蠢動;陰終於冬,物已退藏。故 古之君子,其言郊社,則以禘嘗對之,亦舉其盛者爾。 爵以詔德,服以顯庸,仁之屬也。國政則有田邑,致刑 「則為秋。」政義之屬也。仁用于夏,禘未嘗不以刑,要之 以仁為主。義用於秋,嘗未嘗不示賞,要之以義為主。 仁義備矣,止曰禘嘗之義者,指其主道而言之也。 君,主祭者也,故明禘嘗之義。臣,助祭者也,故能禘嘗 之事。能其事,則盡物而已。明其義於內,不可不盡志。 盡志者,唯有德之君可也,故志厚義章。此德之發,而 終至於竟,內無不敬,故曰「治國之本也。」祭之義,愛敬 而已。如知愛敬於親,則雖不身涖之,蓋猶祭也。孔子 嘗謂:吾不與祭,如不祭者,以其無義而已矣。不知祭 之義,則內不得與其親。其使人祭也,何為敬乎? 銘者,刻於金石,而銘其祖考之美,以示後世雖有惡 焉,亦孝子慈孫所不稱也。蓋唯賢者然後能此,不賢, 則知惡必著於天下,故曰「爾尚蓋前人之愆,唯忠唯 孝。」忠孝之道,唯賢者能盡。言祖而不及考者,舉尊以 見卑也。德言其得於身,善言其生於心,功見於王曰 勳,功列於事曰勞,慶賞在君,聲名在人,皆列於天下 者也。然必酌之祭器者,蓋《烝彝》鼎所以饗祖考之器, 名其美於上,酌以饗之,則祖考之德顯,為孝道達矣, 故曰:「崇孝。」自著其名於下,而身得以比焉,故曰:「順示 天下之子孫」,不遺其親之美,故曰「教。上以顯親,下以 示教」,皆得考于銘,則君子美其所稱者,以其不遺上 下而已。

美其所稱者,以其不遺祖考之善也。美其所為者,以 其不誣祖考之實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故言「明足 以知之。」知而不傳,不仁也,故言「仁足以與之。」知之而 能傳。又誣其實,則亦不知也,故言「知足以利之。」知既 利之,而欲伐其善,則必喪其善。故雖銘而其辭敬者, 亦所謂賢而勿伐也。

《經解》

教者,上所以勉下,經者所以助成其教也,《詩》之規刺 嘉美,要使人歸於善而已。仁之事也,故其教則溫柔 敦厚;《書》之紀述治要使人考古驗今而已。智之事也, 故其教則疏通知遠,樂能和同天下之際,其教也,動 蕩血脈,流通精神,故廣博易良,《易》能順性命之理,其 教也,吉凶與民同患而退藏于密,故「絜靜精微,禮節」 民心。其教也使人飾貌以正其行,故恭儉莊敬,《春秋》 言約而意隱,其教也,使人美不過實,貶不損美,故屬 辭比事。蓋《詩》《書》以政教之本而為序,《樂》與《易》以道德 之妙而為序,《禮》與《春秋》以治人修身之事而為序,六 者之失,蓋不深窮其理故也。《易》曰:「唯深也,故能通天 下之志。」

五者坊民之具,雖更百世,非為舊也。要其文質不同, 則帝王有不相沿襲者,亦以趨時也。

朝覲、聘問,在上者之事,而民不與焉,故言「禁禮」,則始 於朝覲者,以安上為序;昏姻雖在上者制之,而民得 與焉;故言「廢禮」,則始於昏姻者,以治民者為序。蓋天 下治而後君臣得以正位,其亂也常在於衽席,此其 所以成終而所以成始也。朝覲、聘問,上下之禮雖不 同,而尊謹之道一也,故言倍畔侵陵而皆曰敗。昏姻 鄉飲,內外之禮雖不同,而親睦之道一也。故言淫辟 爭鬥,則曰「罪」、曰獄。蓋民違於禮,有罪而加以刑,有訟 而至於獄,則可得而治。在上者違於禮,則有僭逼而 已。故「倍畔」,忘君者也;「侵陵」,圖君者也。

禮不體,則其教化微。微者,形而未大者也。教以使人 傚之,化以使人遷之,故遷善而不自知其止邪也於 未形。未形者,有刑之兆也。止於將兆,則知人捨彼以 就此。故曰:「遠罪而不自知。」先王隆禮,其效若此。

哀公問

上以事天地,下以別疏戚,莫非尊敬之道也。然禮者, 《中庸》而已,《中庸》則不以所能者病人,其教人皆其所 能也,所用有等,皆不廢其會節者,亦從其所能而已 矣。教不廢其會節,則無遺事。然不以文章形於外,則 事有時而不成,故文章以雕鏤,指車器而言也;「黼黻 以嗣」者,指衣服而言也。君子嚴於事鬼神而儉於奉 己,故事鬼神則以敬順為主。喪葬也,鼎俎也,豕腊也, 宗廟也,旌旗也,無所不盡。至於奉己則以恭儉為主。 故醜衣服,卑宮室,不雕車,不鏤器,不貳味,以與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