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10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甚于前,日復一日,恬不知懼,恐其禍又不止今春矣。

向者輕信人言,為泗上之役,喪師萬人,良將勁卒,精 兵利器,不戰而淪于泗水。黃團老幼,俘虜」殺戮五六 千人,盱眙東西數百里,莽為丘墟,安豐、浮光之事,大 率類此。切意千乘,言旋必痛自咎責。出宿于外,大戒 千國曰:「此吾之罪也,有能箴吾失者,疾入諫」,日與僚 屬及四方賢士討論條畫,以為後圖。今歸已五日矣, 但聞請總領運使至玉麟堂賞牡丹,用妓樂,又聞總 領運使請宴賞亦然,又聞宴僚屬亦然。邦人諸軍聞 之,豈不痛憤!且視牡丹之紅「艷,豈不思邊庭之流血? 視管弦之啁啾,豈不思老幼之哀號?視棟宇之弘麗, 豈不思士卒之暴露?視飲饌之豐美,豈不思流民之 凍餒?」敵國深浸,宇內騷動,主上食不甘味,聽朝不怡, 大臣憂不知所出,尚書豈得不朝夕憂懼,而乃如是 之迂緩暇「逸耶?今浮光之報又至矣,金欲以十六縣 之眾,四月攻浮光,侵五關,且以一縣五千人為率,則 當有八萬人攻浮光,以萬人刈吾麥,以五萬人攻吾 關,吾之守關,不過五六百人,豈能當萬人之眾哉?則 關之不可守決矣。五關失守則蘄、黃不可保,蘄、黃不 保則江南危。」尚書聞此亦已數日,乃不聞有所「施行, 何耶?」其他言皆激切,同幕忌之尤甚,共詆排之。厥後 光、蘄、黃繼失,果如其言,遂力辭去,請祠不已。俄再命 知安慶,不就。入廬山,訪其友李燔、陳宓,相與盤旋玉 淵、三峽間,俛仰其師舊跡,講《乾坤》二卦于白鹿書院, 山南北之士皆來集。未幾,召赴行在所,奏事,除大理 丞,不拜,為御史李楠所劾。初,榦入荊湖幕府,奔走諸 關,與江淮豪杰游,而豪杰往往願依榦,及倅安豐、武 定,諸將皆歸心焉。後倅建康,守漢陽,聲聞益著。諸豪 又深知榦倜儻有謀,及求安慶,且兼制幕,長淮軍民 之心,翕然相向。此聲既出,在位者益忌,且慮榦入見 必直言邊事,以悟上意。至是群起擠之,幹遂歸里。弟 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來,編《禮》著書,日不暇給,夜 與之講論經理,亹亹不倦,借鄰寺以處之,朝夕往來, 質疑請益如熹時。俄命知潮州,辭不行,差主管亳州 明道宮,踰月遂乞致仕,詔許之,特授承議郎。既沒後 數年,以門人請諡,又特贈朝奉郎,與一子下州文學, 諡「文肅。」有《經解》、文集行於世。

《朱子文集謝監嶽集序》:「謝綽,政和人。先君子尉政和, 行田間,聞讀書聲,入而視之,《儀禮》也。以時方治王氏 學,而獨能爾,異之,即與俱歸,勉其所未至,遂中紹興 三年進士。」

《蘇州府志》:「黃士毅字子洪,郡人。入閩謁朱文公,正慶 元詆排道學時也。嘗著《儀禮》,稱考亭名士。」

《元史吳澄傳》:「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盜賊所在蜂起。樂 安鄭崧招澄居布水谷,校定《儀禮》。」

《許謙傳》:謙受業金履祥之門,盡得其所傳之奧。嘗句 讀《儀禮》,於其宏綱要領,錯𥳑衍文,悉別以鉛黃朱墨, 意有所明,則表而見之。其後吳師道得呂祖謙點校 《儀禮》,視謙所定不同者十有三條而已。

《婺原縣志》:「王偁字伯武,師事胡炳文,博極群書,於朱 子《禮經》分類精究,考論端緒而次集之。」

《歙縣志》:「方回字萬里,穎悟過人,知建德府。宋亡入元, 累遷通議大夫,致仕歸。所著有《儀禮考》。」

《明外史顧大章傳》:「弟大韶,於《儀禮》多所發明,其博學 世儒所僅見也。」

《黃潤玉傳》:潤玉好學不怠,以朱子嘗欲編《禮記》附《儀 禮》,乃分《儀禮》為四卷,而以《禮記》比類附之,不類者附 諸卷末。以五禮獨缺「軍禮」,乃取《周官·大田禮》補之,而 以《禮記》載田事者附焉,皆為之註釋,總曰《儀禮》《戴禮》 分註。

《婁諒傳》:諒謂《周禮》皆天子之禮,為國禮;《儀禮》皆公卿 士庶人之禮,為家禮;以《禮記》為二經之傳,分附各篇, 如《冠禮》附《冠義》之類;不可附各篇者,各附一經之後; 不可附一經者,總附二經之後;其為諸儒傅會者,以 程朱論黜之。

《湛水若傳》:「若水歷南京禮、吏二部尚書,所撰《二禮經 傳測》,以《曲禮》《儀禮》為經,《禮記》為傳。禮部尚書夏言謂 其以曲禮為先,與孔子之言相戾,詔罷其書。」

《李舜臣傳》:舜臣官尚寶時,取《易》《詩》《書》《儀禮》《禮記》《左傳》, 分日讀之,六日一易。

《郝敬傳》:「敬以戶科謫江陰縣,投劾歸,儀禮等咸為之 解。」

《休寧縣志》:「程敏政字克勤,登成化丙戌進士。稟資靈 異,讀書一目數行下,遂能淹貫群籍。所著有《儀禮逸 經》《經禮補逸》諸書。」

《廣東通志》:「梁觀國字賓卿,南海人。再薦於鄉,不第,力 排佛老,編《喪禮》五卷,革用道釋者,門人稱曰歸正先 生。」

《福州府志》:「敖繼公字長壽,邃通經術,趙孟頫師事之。 平章高顯卿薦於朝,授信州教授,命下而卒。著《儀禮 集說》十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