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二十五卷目錄

 禮記部紀事一

經籍典第二百二十五卷

禮記部紀事一

《史記儒林傳》:諸學者多言《禮》,而魯高堂生最本。《禮》固 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及至秦焚書,書散亡益多,於 今獨有《士禮》,高堂生能言之。而魯徐生善為容。孝文 帝時,徐生以容為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徐延、徐襄。襄 其天姿,善為容,不能通《禮經》。延頗能,未善也。襄以容 為漢禮官大夫,至廣陵內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戶滿 意、桓生、單次,皆常為漢禮官大夫,而瑕丘蕭奮以禮 為淮陽太守。是後能言《禮》為「容」者,由徐氏焉。

《漢書河間獻王傳》:「河間獻王德,修學好古,從民得善 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繇是四 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 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是時淮南王亦好書,所招 致率多浮辯。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 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傳說記,七十子之徒 《所論》。」

《魏相傳》:「魏相字弱翁,濟陰定陶人也。徙平陵,為郡卒 史。舉賢良,以對策高第。宣帝即位,徵相,入為大司農, 遷御史大夫。相數采《易》陰陽及《明堂月令》奏之。」 《孫寶傳》:「寶字子嚴,潁川鄢陵人也。以明經為郡吏。御 史大夫張忠辟寶為屬,欲令授子經,更為除舍,設儲 偫。寶自劾去,忠固還之,心內不平。後署寶主簿,寶徙 入舍」,祭竈,請比鄰。忠陰察怪之,使所親問寶:「前大夫 為君設除大舍,子自劾去者,欲為高節也。今兩府高 士,俗不為主簿,子既為之徙舍,甚說,何前後不相副 也?」寶曰:「高士不為主簿,而大夫君以寶為可。一府莫 言非士,安得獨自高?前日君男欲學文,而移寶自近, 禮有來學,義無往教,道不可詘,身詘何傷?且不遭者 無不可為,況主簿乎!」忠聞之甚慚,上書薦寶,經明質 直,宜備近臣。為議郎,遷諫大夫。

《何武傳》:九江太守戴聖,禮經號「小戴」者也。行治多不 法,前刺史以其大儒,優容之。及武為刺史,行部錄囚 徒,有所舉,以屬郡。聖曰:「後進生何知,迺欲亂人治。」皆 無所決。武使從事廉得其罪,聖懼,自免。後為博士,毀 武於朝廷。武聞之,終不揚其惡。而聖子賓客為群盜 得繫廬江。聖自以子必死,武平心決之,卒得不死。自 是聖慚服。武每奏事至京師,聖未嘗不造門謝恩。 《儒林傳》:漢興,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而魯徐生善 為頌。孝文時,徐生以頌為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延、襄。 襄其姿性,善為頌,不能通經。延頗能未善也。襄亦以 頌為大夫,至廣陵內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戶滿意。桓 生單皆為禮官大夫。而瑕丘蕭奮以禮至淮陽太 守。諸言《禮》為頌者,由徐氏。按頌史記作容

孟卿,東海人也。事蕭奮,以授后倉,魯閭丘卿。倉說《禮》 數萬言,號曰「后氏。」《曲臺記》授沛聞人通。漢子方梁戴 德、延君戴聖、次君沛慶普。孝公為陳平太守,德號大 戴,為信都太傅;聖號小戴,以博士論石渠,至九江太 守。由是禮有大戴、小戴。慶氏之學。通漢,以太子舍人 論石渠,至中山中尉。普授魯夏侯敬,又傳族子咸,為 豫章太守。大戴授瑯邪徐良斿卿,為博士、州牧、郡守, 家世傳業。小戴授梁人橋仁季卿,揚榮子孫。仁為大 鴻臚,家世傳業。榮,瑯邪太守。由是大戴有徐氏,小戴 有橋楊氏之學。

《後漢書祭遵傳》:「遵為將軍,取士皆用儒術,對酒設樂, 必雅歌投壺。」

《曹褒傳》:「褒字叔通,魯國薛人也。父充,持《慶氏禮》。褒少 篤志有大度,結髮傳充業,博雅疏通,傳《禮記》四十九 篇,教授諸生千餘人,慶氏學遂行於世。」

《鄭元傳》:「元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從東郡張恭祖受 《禮記》,所注有《禮記》及著《魯禮禘祫義》。」

《橋元傳》:元字公祖,梁國睢陽人也。七世祖仁,從同郡 戴德學,著《禮記》章句四十九篇,號曰橋君學。成帝時, 為大鴻臚。

《儒林傳》:「景鸞字漢伯,廣漢梓潼人也。少隨師學經,涉 七州之地。能理《齊詩》、施氏《易》,兼受《河》《洛圖緯》,作《易說》 及《詩解》文句,兼取《河》《洛》,以類相從,名為《交集》。又撰《禮 內外記》,號曰《禮略》,又作《月令章句》。」

中興,鄭眾傳《周官經》,後馬融作《周官傳》授鄭元,元作 《周官注》。元本習《小戴禮》,後以古經校之,取其義長者, 故為鄭氏學。元又注小戴所傳《禮記》四十九篇,通為 《三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