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二十八卷目錄

 禮記部雜錄二

經籍典第二百二十八卷

禮記部雜錄二

圖書編。嘗聞《禮記》非全經,亦非醇乎經也。壯年細心 誦繹,漸通大義。蓋古先聖王承天道,治人情,典制經 曲,雖不復睹其全,然亦未嘗不因記載而獲睹其緒 餘焉。雖多雜乎漢儒之補綴,而聖賢之邃言奧旨,炳 然如赤日行空,豈皭火能淆其明哉?或曰:「禮樂不可 斯須離,缺者補之,雜者剔之,不亦賴于後之人乎?」曰: 禮樂通乎造化,作述賴乎聖明,未易言也。近于四十 七篇,各因其類以相屬,分為八款,庶誦習者易為力 耳。若夫訂證遺經,則自有精通《禮》《樂》者在。右讀禮記序 按圖

《書編》多集前人之論,而不著其姓名,故附之「雜錄。」

嘗玩《易繫》,「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此禮之所自來,而先聖法天以制禮乎?故皋陶謂「五 禮為天秩」,《中庸》謂「親親尊賢之等殺,禮所生也。」孔子 所定禮樂,莫可考矣。世傳三禮,如《禮記》一書,得非古 禮之遺乎?當夏商之衰,孔子尚嘆杞宋之文獻不足 徵矣。今于千百年後,猶得見古人之遺禮,亦何幸也! 想漢庭經師,轉相與撰次所聞,故高堂生、后蒼輩記 述,秦灰之後,獲存什一於千百,皆不可知。然其初積 二百餘篇,至大戴刪為八十五篇,小戴復刪為四十 九篇。今賴其傳述,得以好古而敏求焉。然其撰述于 高后者,文辭意義,果無所增損,二戴所刪定,果一無 闕失錯亂乎?但記者融滯淺深弗齊,「而純疵自不可 掩。然精義良法,淵源所自,要皆古先聖賢之緒餘,決 非漢儒所能創始,以肇後世之宗也。」善學者得先聖 遺意于掇拾猥燼之餘,而此心無體之禮,得徵之古 禮以定準則,間有龐辭贅語,略之可矣。禮一也,《周禮》 《儀禮》《禮記》既各一其編集,則其作述志意各有攸當, 何必以經傳綱目分「屬之也。」矧《禮記》自有綱目存焉, 析之雖三百三千,不足盡其詳,總之只一理而已矣。 何也?天則蘊之德性,典則著之訓謨,統同之中固有 散殊者在,而散殊之內未嘗無統一者寓也。予嘗病 其篇章浩博,未易會歸,因各以其類別之為八。《曲禮 內則》,《少儀》《玉藻》,一也;哀公問《燕居》《閒居》,《檀弓》、曾子問, 二也;《禮運》《禮器大傳》,《緇衣》《表記》,《坊記》,三也;《樂記》,四也; 《冠義》,《昏義》,《鄉飲酒義》,《射義》,《聘義》,《投壺》,五也;《喪大記》,《喪 小記》,《服問》《閒傳》《三年問》,《問喪》,《奔喪》,《喪服四制》,《雜記》,六 也;《祭法》《祭義》,《祭統》,《郊特牲》,七也;《王制》《月令》《學記》,《王世 子》,《明堂位》,《經解》,《儒行》《深衣》,八也;蓋亦取其意義相近 者,統歸一類,不特便於誦習檢閱,而先聖制作本旨, 亦易以領會,且俾學者精神併歸一款,不至渙散已 爾。若夫原次篇目,曷敢紊亂之哉。

「禮,猶體也,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曲禮》篇,先儒取 以冠《禮記》者,豈徒記古人之虛文哉?蓋《曲禮》三千,其 體備於一身者,委曲詳悉,不如此不足以曲盡其必 至之情也。夫人德性中,森然天則畢具,如心神之思 慮,經緯百端,如耳目口體之視聽言動,親疏貴賤之 交際事,使天人幽明之對越駿奔,以及衣服飲食,升 降進退,大而死生常變,小而灑掃應對,至纖至悉,至 廣至賾,皆出於天理人情之自然也。只舉動稍越乎 禮,而曲折之未當,則耳目無所加,手足無所措,赧然 不可以為人矣。何也?此心自亂其天然之條理,而行 道間當其回旋轉折,稍不循其塗轍,則一步不可行 也。然致曲者,豈徒取諸周身之儀度而安排布置于 其間哉!篇首曰:「無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此禮 之所以自然曲盡,而散殊中自有統同者在。況以此 求之,四十七篇何一而匪一,敬之曲成哉!《內則》記閨 門之軌範,即《曲禮》行于家庭之間也;《少儀》記小學之 支流餘裔,即《曲禮》行于儀節之小也;《玉藻》記天子諸 侯之服冕笏珮諸制,即《曲禮》行于朝宁之表也。故三 篇統屬《曲禮》一類,皆人身隨時隨處,所以曲致其自 然之敬也。人見《曲禮》若此乎嚴肅,未免謂聖人有意 以斂束乎天下之身心,不知先王亦因人心之敬有 不容自已者,故著之章程,為萬世法耳。學者誦習此 類而有得焉。不特古禮儀文節度一一可循,然由此 心之無不敬,以發見于四體,周旋折旋,中規中矩,自 與天則脗合,詎止肌膚有會,筋骸有束已哉?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以為動作禮儀威儀之則,所謂 命也,即所謂禮也。在天謂之天則,在物謂之物則。聖 人承天道,治人情,不過乎物則而已。雖禮之曲折,千 變萬化,與時皆宜,孰知物則自有不可過者在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