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如尸,立如齋,其身之所以整齊而嚴肅者,一安乎天 則而不過。是以動容周旋中禮,非盛德之至不能。苟 動不以禮,雖知及仁守莊涖未善也,尚可以為儀文 末節而少之耶?或又以為天理在人心,原有大中至 正之則,率履之間,自與禮合,雖《曲禮》《少儀》《內則》諸篇 亦不能於人心有加也。是又不知規矩準繩之制,豈 能于人心之明巧有所加乎?世之欲為方員平直者, 不能不藉矩規準繩,以運其明巧于不已。周旋曲折 之禮,豈能于人心之條理有所加乎?而後世之周旋 中規、折旋中矩者,不能不由《曲禮》以達其條理於不 窮。但規矩非聖人之明巧不能制,而《曲禮》非聖人之 天理中正孰能定之,使世之人莫不由之哉!可見是 禮也,聖人不過先得我心之同,然自《曲禮》以下諸篇, 要皆反覆以發明斯禮至曲之蘊耳。聖人制之,庶民 由之,無貴賤,無古今,日用乎《曲禮》,不見其繁且勞,此 所以為聖人「《易》簡」之學。曲禮總論

孟春青陽左個。仲春青陽太廟,季春青陽右個。孟夏 明堂左個。仲夏明堂太廟,季夏明堂右個。中央土太 廟太室,孟秋《總章》左個。仲秋總章太廟,季秋《總章》右 個。孟冬元堂左個。仲冬元堂太廟,季冬元堂右個。十二 月聽朔之處

「論古帝王之制,必有文獻可證,斯可以信今而傳後 也。孔子欲言夏、商之禮,而杞、宋不足徵,正以文獻為 不足耳。孟子欲言周制,而諸侯已去其籍,其詳不可 得而聞焉。」可見《王制》之書古無有也。其作始于漢文 帝令博士諸生采輯古典而附益之也,何疑哉!今觀 其書,言爵位則采《孟子》之文,言官則采《左氏》之文,言 巡狩則采《書》之文,其餘雜以《公》《穀》等說,縱使于諸經 傳一無所悖,尚不可以語周之成書也,況其雜亂牴 牾,不可勝言耶!夫孟子以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 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彼則分子男為二位,而 不及天子。孟子以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 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彼則不言君之位而 惟五等,此其等位既以異矣,其餘則皆《孟子》之全文 也。又以大國、次國、小國無異制,而皆有上士七十二 人,若諸侯上士七十二人,則中士、下士又當何如?吾 恐一國之內安足以祿養之也?謂「四海之內九州,州 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 里之國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國;并九州計之,則為 千七百七十三國。周制諸侯已不可知矣,其見於《春 秋》者,并附庸不過百八十國,見于《左氏傳》,不過倍加 之爾。借謂僻陋小國,未嘗盡見于經,而又或見侵于 強大,恐亦未必如其所定之數也。天子之縣內,方百 里之國九,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國六十 有三,「凡九十有三國。」古者畿內不以封建,諸侯雖有 公卿采地,而謂之百里,七十里計九十有三國也,有 是事哉?謂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于方伯之國,國 三人,古亦何嘗有三監之名乎?惟周封武庚于啇,慮 其煽亂,乃命管叔、蔡叔、霍叔監之,安得謂國各有三 監,而謂其為古之制乎?此亦因《周禮》「有立其監」之語 而推演之,亦安必其為天子立監之定命也?又謂天 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無事而不田曰「不敬。」夫田狩 之舉,雖乘農隙以講武,然天子一日二日有萬幾,勞 民不暇,果何時得無事也?文王不敢荒于遊田,至于 日昃不遑暇食,而謂之無事不田曰「不敬。」而且以不 敬歸之乾豆賓客君庖之需,吾又不知蒐田獼狩之 禮,果何為而設此也?謂「諸侯礿則不禘,禘則不嘗。」夫 禘之為祭,大祭也。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乃謂之禘, 《春秋》書皆譏其僭也,何得為諸侯之祭乎?若指虞夏 之制固如是,恐亦不至以天子之祭為諸侯之祭也。 然則古制之善,雖賴此以存者不少,孰知皆孔子之 無徵也,孟「子之不聞也」,則又安必其為古制哉?況所 記與諸經傳多相背馳,而必欲執此為古制,亦何以 信其然也耶?至雜之為《禮經》,而謂為孔子所定之禮, 則謬實甚矣。王制

《月令》一書,其所記時令之正,政事之善,雖傳之後世, 有不可得而廢者。然以為周公作,則自蔡伯喈始也; 以為呂不韋作,則自陸德明始也。嘗以二氏之言質 之,將以為周公耶?「孟夏令太尉」,則太尉乃秦官,非周 人之司馬也;「季夏令百縣」,則郡縣為秦制,非周人之 鄉遂也;「季秋受來歲之朔日」,則建亥為秦正,非周人 之建子也,而蔡之說其果然歟?將以為呂不韋耶?則 參衣赭衣之世,何取于《孟春》之布德?坑儒焚書之世, 何取于仲春之釋菜?罷侯置守之世,何取于季夏之 封侯?況始皇十二年,不韋已死矣,至十六年,秦始兼 併天下,以十月為歲首,而陸之說其果然歟?然則是 書始于何代,作于何人也?曰補葺而訂證之者,漢儒 力也。夷考其世,太尉之職,郡縣之制,漢實因之;布德 之詔,釋菜之禮,漢實有之。歲朔始于建亥,諸子分王 受封,漢初實行之。謂其出于漢儒之補葺者,此也。但 其中有可訾議者,不容不辯。彼四時所主之帝,所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