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4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二十九卷目錄

 儀禮部彙考一

  周成王一則

  漢景帝一則 武帝建元一則 天漢一則 宣帝甘露一則 哀帝建平一則 平帝元

  始一則

  晉元帝太興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元宗開元二則 代宗大曆一則

  後唐明宗長興一則

  後周世宗顯德一則

  宋真宗咸平二則 景德一則 大中祥符一則 仁宗皇祐一則 神宗熙寧一則 哲

  宗元祐一則 寧宗慶元一則

  元順帝至正一則

  明成祖永樂一則

經籍典第二百二十九卷

儀禮部彙考一

成王六年周公制儀禮

按《禮記明堂位》:「六年,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 量而天下大服。」

正義序云:「成王幼弱,周公攝政六年,制禮作樂。」 但所制之禮,則《周官、儀禮》也。

按:賈公彥《儀禮序》,「《周禮》《儀禮》並是周公攝政太平之 書,《周禮》為末,《儀禮》為本。」

按敖繼公《儀禮序》:「《儀禮》,何代之書也?曰周之書也。何 人所作也?曰:先儒皆以為周公所作。周自武王始有 天下,然其時年已老矣,必未暇為此事也。至周公相 成王,乃始制禮作樂,以致太平。故以其時考之,則當 是周公之書。又以其書考之,辭意簡嚴,品節詳備,非 聖人莫能為益,有以見其果為周公之書也。」

景帝 年得古文禮經於孔氏壁中其十七篇與儀禮同

按《漢書。景帝本紀》,不載。 按《魯恭王傳》,「孝景前二年, 立為淮陽王,三年徙王。魯王好治宮室,壞孔子舊宅 以廣其宮,聞鐘磬琴瑟之聲,遂不敢壞,於其壁中得 古文經傳。」

按:吳澂《三禮敘錄》:「漢興,高堂生得《儀禮》十七篇。後魯 共王壞孔子宅,得古文《禮經》於孔氏壁中,凡五十六 篇。其十七篇與《儀禮》正同。」

武帝建元 年河間獻王得古經五十六篇並威儀獻之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藝文志》:「禮古經者,出於 魯淹中及孔氏學,七十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 堂陰陽王史氏記》,所見多天子諸侯卿大夫之制」,雖 不能備,猶瘉后倉等推士禮而致於天子之說。

「七十」當作「十七。」

按《隋書經籍志》,「《古經》出淹中,河間獻王愛古好學,收 合餘燼,得而獻之,合五十六篇,並威儀之事。」

按賈公彥《儀禮疏》,漢興求錄遺文,有古書、今文高堂 生傳十七篇,是今文也。孔子宅得古《儀禮》五十六篇, 其字皆篆書,是古文也。古文十七篇與高堂生同,而 字多不同。餘三十九篇絕無師說,在於祕館。

按《朱子語錄》,今《儀禮》多是士禮。河間獻王德得《古禮》 五十六篇,乃孔壁所藏之書,其中卻有天子諸侯禮。 所以班固言,愈於推士禮以知天子諸侯之禮。是固 作《漢書》時其書尚在。

按吳澂《三禮敘錄》《古文禮經》五十六篇,河內獻王得 而上之,其十七篇與《儀禮》正同,餘三十九篇藏在祕 府,謂之《逸禮》。

按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禮古經》五十六卷,今其 篇名頗見於他書。若《學禮》見《賈誼傳》《天子巡狩禮》見 《內宰注》《朝貢禮》見《聘禮注》《朝事儀》見《覲禮注》《烝嘗禮》 見《射人疏》《中霤禮》見《月令注》《疏》《詩泉水疏》《王居明堂 禮》見《月令禮器注》《古大明堂禮昭穆篇》,見《蔡邕論》《本 命篇》,見《通典聘禮志》,見《荀子》。又有《奔喪》《投壺》《遷廟》《釁 廟〈曲禮〉》《少儀》《內則》《弟子職》諸篇,見《大小戴記》及《管子》。

天漢 年孔安國獻古文逸禮三十九篇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劉歆傳》,歆移太常博士 書曰:「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 之中。逸《禮》有三十九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遭巫蠱 倉卒之難,未及施行,藏於祕府,伏而未發。」

宣帝甘露 年河內女子得佚禮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 按王充《論衡》:「宣帝時河內 女子壞老屋,得《佚禮》一篇。」

哀帝建平元年劉歆請建逸禮列於學官帝令與博士講論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