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將取而折衷焉。今與其棄也,無寧先識大義而後講貫其精奧乎。」 乃今教授陳垐等督諸生手錄《經》

傳,讎校付刻,俾天下後世志于《禮》者有考焉。

朱子《儀禮經傳通解》一曰:《家禮》,《士冠禮》第一,《冠義》第二,《士昏禮》第三,《昏義》第四,《內則》第五,《內治》第六,《五宗》第七,《親屬》第八。」 內治者,言人君內治之法。五宗者,言宗子之法以治族人。親屬者,即《爾雅》之《釋親》篇,《白虎通義》所謂《親屬記》也。古無此三篇名,蓋創為之。二曰「《鄉禮》,《士相見禮》第九,《士相見義》第十,《投壺》第十一,《鄉飲酒禮》第十二,《鄉飲酒義》第十三,《鄉射禮》第十四,《射義》第十五,三曰學禮,學制第十六,《學義》第十七,《弟子職》第十八,《少儀》第十九,《曲禮》第二十,《臣禮》第二十一,《鐘律》第二十二,《鐘律義》第二十三,《詩學》第二十四,《禮樂記》第二十五,《書數》第二十六,《學記》第二十七,《大學》第二十八,《中庸》第二十九,《保傅傳》第三十,《踐阼》第三十一,《五學》第三十二,內學,《制學義》,《臣禮鐘律鐘律義》,《詩》學,《禮》《樂記》,書數,保傅傳皆創名之,弟子職則取《管子》也。四曰:《邦國禮》,《燕禮》第三十三,《燕義》第三十四,《大射禮》第三十五,《大射義》第三十六,《聘禮》第三十七,《聘義》第三十八,《公食大夫禮》第三十九,《公食大夫義》第四十,《諸俟相見禮》第四十一,《諸侯相見義》第四十二,皆沿古篇名,惟末二篇創為之。其《五朝禮》則別為《集傳》《覲禮》,一《朝事義》,二《歷數》,三《卜筮》,四《夏小正》,五《月令》,六《樂制》,七《樂記》,八《王制》,自甲至癸,凡十篇。

順帝至正 年司業李俊民刻逸禮於太學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童承敘楊復《三禮圖序》: 「河間獻王得孔壁《古禮》五十六篇,後亡三十九篇,存 者今數耳。」元吳澄取《二戴記》及鄭注,纂《逸禮》八篇,又 取《戴義》為十傳,澄自謂得三十九篇之四。元至正間, 司業李俊民嘗刻太學,而板今亡矣。

成祖永樂 年劉有年進逸禮十八篇

按童承敘楊復《三禮圖序》:「河間獻王得孔壁《古禮》五 十六篇,後亡三十九篇。聞永樂間,沅州劉有年守太 平,進《逸禮》十八篇。」

按《吾學編》:「劉有年,廬陵人,徙沅州。洪武中,明經起家 為監察御史,尋辭職養母,忤旨謫通州。讀書不懈,得 《儀禮》十八篇于州故家上之,詔藏祕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