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三十卷目錄

 儀禮部彙考二

  唐賈公彥儀禮注疏自序

  宋陳祥道儀禮注范祖禹進序

  朱熹儀禮經傳通解自序 又跋 熹子在跋 李方子跋 熊禾序

  黃榦續儀禮通解楊復序 張虙序

  楊復儀禮經傳通解續張萱跋

  楊復儀禮圖自序 曾棨跋 呂柟序 童承敘跋 桂萼跋

  楊復儀禮旁通圖陳普序

  馬廷鸞儀禮本經疏會自序

  元敖繼公儀禮集說自序

  吳澂儀禮逸經自序

  吳澂儀禮傳自序 李俊民序 楊士奇跋 程敏政跋 何喬新序 又跋

  羅倫跋

  明汪克寬經禮補逸自序 曾魯序 程敏政書後

  黃潤玉儀禮戴記附注楊守陳跋

  何喬新儀禮敘錄自序

  湛若水儀禮補逸經傳測自序

  李舜臣禮經讀自序

  郝敬儀禮節解自述

  譚貞良儀禮名物考自序

  趙魏史儀禮本義自序

  舒芬士相見禮儀自序

  聞人詮飲射圖解自序

  王廷相鄉射禮圖注自序

  楊道賓射禮儀節劉賢序

  朱縉射禮集解自序

  劉績喪服傳解自序

經籍典第二百三十卷

儀禮部彙考二

唐賈公彥儀禮注疏五十卷

按公彥自序竊聞道本沖虛非言無以表其疏言有微妙非釋無能悟其理是知聖人言曲事資註釋而成至于周禮儀禮發源是一理有終始分為二部並

是「周公攝政,太平之書,《周禮》為末,《儀禮》為本,本則難 明,末便易曉。是以《周禮》註者,則有多門,《儀禮》所註,後 鄭而已。其為章疏,則有二家:信都黃慶者,齊之盛德; 李孟悊者,隋曰碩儒。慶則舉大略小,經註疏漏,猶登 山,遠望而近不知;悊則舉小略大,經註稍周;似入室, 近觀而遠不察。二家之疏,互有修短,時之所尚,李則 為先。」案士冠三加,有緇布冠、皮弁、爵弁,既冠,又著元 冠,見于君有此四種之冠,故《記人》下陳緇布冠、委貌、 周弁,以釋經之四種。《經》之與《記》,都無天子冠法,而李 云「委貌與弁,皆天子始冠之冠」,李之謬也。《喪服》一篇, 凶禮之要,是以南北二家章疏甚多,時之所以,皆資 黃氏。案鄭註《喪服》引《禮記檀弓》云「經之言實也。」明孝 子有忠實之心,故為制此服焉。則經之所作,表心明 矣。而黃氏妄云:「衰以表心,絰以表首」,以黃氏公違鄭 註,黃之謬也。黃、李之訓,略言其一,餘足見矣。今以先 儒失路,後宜易塗,故悉鄙情,聊裁此疏,未敢專欲以 諸家為本,擇善而從,兼增己義。仍取四門助教李元 植詳論可否,僉謀已定,庶可施矣。函丈之儒,青衿之 俊,幸以去瑕取玖,得無譏焉。

宋陳祥道注解儀禮三十二卷

按范祖禹進儀禮序即劄子臣伏見館閣校勘太常博士陳祥道注解儀禮為三十二卷精詳博洽非諸儒所及臣竊以儀禮為書其文難讀其義難知自古以

來學者罕得潛心,故為之傳注者至少。祥道深于禮 學,凡二十年,乃成此書。先王法度,如指諸掌。昨進《禮 圖》一百五十卷,已蒙皇上藏之祕閣。伏望聖慈降指 揮,取詳道新注《儀禮》,奉御下兩制看詳,并前所進《禮 圖》並付太常,以備禮官討論,必有補于制作。取進止。

朱熹儀禮經傳通解二十三卷

按熹自序即乞修三禮劄子臣聞之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遭秦滅學禮樂先壞漢晉以來諸儒補緝竟無全書其頗存者三禮而已周官一書固為禮之

綱領。至其儀法度數,則《儀禮》乃其本經,而《禮記·郊特 牲》《冠義》等篇乃其義疏耳。前此猶有《三禮通禮》、學究 諸科,禮雖不行,而士猶得以誦習而知其說。熙寧以 來,王安石變亂舊制,廢罷《儀禮》,獨存《禮記》之科。棄經 任傳,遺本宗末,其失已甚,而博士諸生又不過誦其 虛文,以供應舉。至于其間亦有因儀法度數之實而 立文者則咸幽冥而莫知其源,一有大議,率用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