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李方子曰:「先生以《儀禮》為經,而取《禮記》及諸經史書所載有及於《禮》者,皆以附於本經之下,具列注疏諸儒之說,補其闕而析其疑晦,雖書不克就,而宏綱大要固已舉矣。」

祝穆曰:文公所編《儀禮》上篇。《士冠禮》。冠義附。《士昏禮》:昏義附「士相見禮」,《鄉飲酒禮》。鄉飲酒義附《鄉射禮》:射義附《燕禮》。燕義附《大射禮》,《聘禮》。聘義附《公食大夫禮》·《覲禮》下篇《喪服》喪服小記大傳服問間傳附《士喪禮》《既夕禮》《虞禮》。喪大記奔喪問喪曾子問檀弓附《特牲饋食禮》《少牢饋食禮》,次以《禮記》《曲禮》《內則》《玉藻》《少儀》《投壺》《深衣》為一類,《王制》《月令》《祭法》三篇為一類,《文王世子》《禮運》《禮器》《郊特牲》《明堂位》《大傳》《樂記》七篇為一類,《經解》《哀公問》《仲尼燕居》《孔子閒居》《坊記》《儒行》六篇為一類,《學記》《中庸》《表記》

《緇衣》《大學》五篇為一類,以問呂伯恭,後更詳定。

陳振孫曰:《通解》以古十七篇為主,而取《大、小戴》及他書傳所載繫於《禮》者附入之。二十三卷已成書,闕《書數》一篇;其十四卷草定未刪改。曰《集傳》注云者,蓋此書初名也。其子在刻之南康,一切仍其舊。王應麟曰:文公以《儀禮》為經,取《禮記》及諸經史書所載,附本經之下,具列注疏諸儒之說,為《經傳通解》二十三卷,喪、祭二禮屬之門人黃幹編次。馬廷鸞曰:「愚按《記》不隨經,注疏各為一書,讀者不能遽曉,此猶古《易》之《彖》《象》《文言》《繫辭》,各自為書,鄭康成所以欲省學者兩讀而為今《易》也。文公於《禮》書之離者合之,於《易》書之合者離之,是亦學者所當知也。」

熊禾刊《通解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曾棨曰:「朱子挈《儀禮》正經以提其綱,輯《周禮》《禮記》諸經有及於《書》者以補其闕,釐為家鄉、邦國、王朝之目,自天子至於庶人之禮,謂之《儀禮經傳通解》,然亦未極精詳。」

王鏊曰:「今經惟禮最繁亂,惜不一經朱子緒正。朱子嘗欲以《儀禮》為經,《禮記》為傳,經傳相從,千古之特見也。若《士冠禮》則附以《冠義》,《士昏禮》則附以《昏義》,《士相見禮》附以《士相見義》,《鄉飲禮》附以《鄉飲酒義》,《鄉射禮》附以《鄉射義》,又《燕禮》附以《燕義》,《大射禮》附以《大射義》,《聘禮》附以《聘義》,《公食大夫禮》附以《公食大夫義》,《覲禮》」 附以朝事,如草廬所附,亦得矣。然其餘有不可附者,亦無如之何。姑循其舊而釋之,庶不失古之義。朱子晚年注《儀禮》《經傳》,始《家禮》,次《鄉禮》,次《學禮》,次《邦國禮》,次《王朝禮》,秩然有序,可舉而行。然其間雜引《大戴禮》《春秋內外傳》《新序》《列女傳》《賈誼新書》《孔叢子》之流,雜合以成之,乃自為一書,非以釋《經》也。至勉齋續喪祭二禮,《草廬纂言》割裂經文,某亦未敢從也。

劉瑞《序》曰:「子朱子嘗欲請於朝,修《三禮》,劄不果上,晚乃著《儀禮經傳通解》,始《家禮》,次《鄉禮》,次《學禮》,次《邦國禮》,而《王朝禮》終焉。凡四十七卷,視初論少異,蓋自成一家言矣。書未就,先生告終。喪祭二禮則成於勉齋黃氏,其規模次第,授於先生者也。為卷凡二十有七。」 書刻於南京國子監,卷帙浩繁,點畫漫漶,士大夫非惟不之讀,識其名者或寡矣。瑞竊嘆曰:「斯禮也,制作之宜,古今之變略備矣。後聖有作,將取而折衷焉。今與其棄也,無寧先識大義,而後講貫其精奧乎?」 乃命教授陳垐等督諸生手錄經傳,讎校付刻,俾天下後世志於禮者有考焉。按朱子《儀禮經傳通解》一曰:《家禮》,《士冠禮》第一,《冠義》第二,《士昏禮》第三,《昏義》第四,《內則》第五,《內治》第六,《五宗》第七,親屬第八。內治者,言人君內治之法。「五宗」 者,言宗子之法以治族人。親族者,即《爾雅》之《釋親》篇,《白虎通義》所謂<《親屬記>》也。古無此三篇,蓋創為之二,曰鄉禮,《士相見禮》第九,《士相見義》第十,《投壺》第十一,《鄉飲酒禮》第十二,《鄉飲酒義》第十三,《鄉射禮》第十四,《鄉射義》第十五,三曰學禮,《學制》第十六,《學義》第十七,《弟子職》第十八,《少儀》第十九,《曲禮》第二十,《臣禮》第二十一,《鐘律》第二十二,《鐘律義》第二十三,《詩學》第二十四,《禮樂記》第二十五,《書數》第二十六,《學記》第二十七,《大學》第二十八,《中庸》第二十九,《保傅傳》第三十,《踐祚》第三十一,《五學》第三十二,《內學制學義》,《臣禮鐘律》《鐘律義》,《詩學》,《禮》《樂記》,《書數》《保傅傳》,皆創名之。弟子職則取諸《管子》也。四曰:《邦國禮》,《燕禮》第三十三,《燕義》第三十四,《大射禮》第三十五,《大射義》第三十六,《聘禮》第三十七,《聘義》第三十八,《公食大夫禮》第三十九,《公食大夫義》第四十,《諸侯相朝禮》第四十一,《諸侯相朝義》第四十二,皆沿古篇名,惟末二篇創為之。其《王朝禮》則別為《集傳》。《覲禮》一、《朝事義》;二、《歷數》;三、《卜筮》;四、《夏小正》;五、《月令》;六、《樂制》;七、《樂記》;八、《王制》。自甲至癸,凡十篇。

《儀禮釋宮》一篇。

黃幹《續儀禮經傳通解》。《宋志》二十九卷。

《楊復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