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74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三十三卷目錄

 儀禮部彙考五

  經義考二儀禮

經籍典第二百三十三卷

儀禮部彙考五

《經義考》

《儀禮》

敖繼公「《儀禮集說》十七卷。」

繼公《自序》。按:「此《序》」 已另載,茲不重錄。

又《後序》曰:「《禮古經》十七篇,其十三篇之後皆有《記》,四篇則無之。四篇者,《士相見》《大射》《小牢》上下也。然以意度之,此四篇者未必無一記之可言,或者有之而亡逸焉爾。夫記者,乃後人述其所聞,以足經意者也。舊各置之於其本篇之後者,所以尊經而不敢與之雜也。朱子作《儀禮經解》,乃始以記文分屬於經文每條」 之下,謂「以從簡便。」 予作《集說》,而於此則不能從也。予非求異於朱子也,顧其勢有所不可耳。何以言之?《儀禮》諸篇之說,有特為一條而發者,有兼為兩條而發者,亦有於經意之外別見他禮者。若其但為一條而發者,固可用《通解》之例矣,非是則未見其可也。何則?《通解》之書,規模大而篇數繁,其記文有不可附於本篇每條之下者,則或於其篇末見之,否則於他篇附之。故雖未必盡如其所謂「以從簡便」 之說,而其於記文亦皆包括而無所遺也。然以記者之意考之,則亦不為無少異矣。予之所撰者,但十七篇之集說耳,若亦用此法,則其所遺者不既多乎?故不若仍舊貫之為愈,而不敢效朱子《通解》之為也。魯人所謂「以吾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者」 ,吾有取焉耳,夫豈敢有求異之意哉!且《易》之為書也,更四聖而後成。伏羲畫卦爻,文王、周公作卦爻之辭,孔子作《文言》彖象之辭。其始也,四聖之書或前或後,各居一處,不相雜也。後世學者乃各分而合之,以從簡便。及至朱子復釐正之,以復古經之舊。夫《文言》與《彖》《象》之辭,可以附於每卦每爻之下者也,朱子猶且正之,蓋不欲其相雜也。而況此《記》之文有不可盡入於本篇每條之下者乎?由是言之,則予之不敢用《通解》之法也宜矣。

《姓譜》:「敖繼公,字長壽,福州人,寓居湖州,邃通經術,趙孟頫師事之。平章高顯卿薦於朝,授信州教授,命下而卒。」

吳澂《儀禮逸經》八篇。焦氏《經籍志》。作「六卷」,非。

澂《自序》按:《澂序》已另載,不重錄。

楊士奇《跋》。亦另載。

《程敏政跋》。亦另載。

何喬《新序》。亦另載

焦竑曰:「漢初《禮經》出魯淹中,河間獻王得而奏之,乃高堂生獨傳十有七篇,即今之《儀禮》」 也。后蒼從堂講業,尋以授戴德兄弟及沛人慶普。後三家並徵鄭元,明小戴之學,自為之注,書乃盛行。《喪服》一篇,相傳出於子夏,而獻王李生得《周官》書,以《冬官》缺,取《考工記》足成之,顧不知《冬官》未嘗缺也。蓋冢宰六屬,屬六十,今冬官之屬才二十八,而五官數各有羨。《天官》六十有三,《地官》七十八,《春官》七十,《夏官》六十九,《秋官》六十六。遺編斷簡,錯出乃爾。取其羨數,還之冬官,不獨百工得歸其部,而「六官舛」 因可類考,亦足快矣。《儀禮》多軼,永樂中御史劉有年獻《逸經》十有八篇,時未加表章,旋就湮沒。夫以古經出於千百世之後,而不為寶惜,劉歆所謂「杜道餘,滅微學」 ,寧獨漢人而已?余深慨特附著於篇,令好古者有所聞焉。

張采曰:別書載「沅州劉有年洪武中為監察御史,永樂中上《儀禮逸經》十八篇。」 一云「永樂初劉有年進《逸禮》」 ,則知唐初所亡之書,國初猶有表獻者。而今問之中祕,云無有。然則古禮之興廢,豈人所能主哉?

《儀禮傳》十篇。

澂《自序》按澂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按吳氏《儀禮逸經》八篇,《投壺》一、《奔喪》、二、《公冠》、三、《諸侯遷廟》、四、《諸侯釁廟》、五、《中霤》、六、《禘於太廟》、七、《王居明堂》;八;《傳》十篇,《冠義》一、《昏義》二、《士相見義》三、《鄉飲酒義》四、《鄉射義》五、《燕義》六、《大射義》七、《聘義》八、《公食大夫義》九、《朝事義》十,方諸朱子《通解》目錄,文簡而倫敘秩然,以之頒學可也。

顧諒《儀禮注》。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