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有義,婦人為夫之族類是義,自餘皆降服,降則衰冠 同十升,義則衰冠同十二升。小功亦有降有正有義, 如前釋。緦麻亦有降有正有義,皆如上陳,但衰冠同 十五升,抽去半而已。自斬以來至緦麻,皆以升數,升 數少者在前,升數多者在後,要不得以此升數為敘 者一,則《正義》及降升數,不得同在一章。又繐衰四升 半,在大功之下,小功之上,鄭下註云:「在小功之上者, 欲審著縷之精粗。」若然,喪服章次雖以升數多少為 前後,要取縷之精粗為次第也。第六明作傳之人,又 明作傳之意。「傳曰」者,不知是誰人所作,皆云孔子弟 子卜商字子夏所為。案《公羊傳》是公羊高所為,公羊 高是子夏弟子。今案《公羊傳》有云者何?何以曷為孰 謂之等,今此《傳》亦云者何?何以孰謂曷為等之問?師 徒相習,語勢相連,以弟子卻本前師,此傳得為子夏 所作,是以師師相傳,蓋不虛也。其《傳》內更云傳者,是 子夏引他舊傳以證己意。《儀禮》見在一十七篇,餘不 為傳,獨為喪服作傳者,但《喪服》一篇,總包天子以下 五服,差降六術,精粗變除之數既繁,出入正殤「交互, 恐讀者不能悉解其義,是以特為《傳》解。」第七明鄭元 之註《經》《傳》兩解之云:「鄭氏者,北海郡高密縣人,姓鄭 名元,字康成,漢僕射鄭崇八世孫也。後漢徵為大司 農而不就,年七十四,卒于家。」云「註者,註義于《經》《傳》之 下辨其義意。若《傳》不釋《經》者,則註在傳上以釋經;若 《傳》義難明者,則在傳下以釋傳。」又在《傳》下註者,須題 云元,謂以別傳。若在傳上註者,不須題元,義可知。或 云註,或云傳,出註述者意耳。或有解云:「前漢以前云 傳,後漢以後云註。」若然,王弼、王肅之等後漢之人云 傳,此說非也。

《士喪禮》
第十二

鄭云「自始死至于既殯之禮」者,自,從也。既,已也。謂從 始死已殯之後,未葬之前皆錄之,是以下殯後論朔、 奠、筮、宅、井、槨、卜葬日之事也。又云「喪于五禮屬凶」者, 按《周禮》大宗伯「掌五禮,吉凶賓軍嘉。」此于五禮屬凶。 若然,天子諸侯之下皆有士,此當諸侯之士。知者,下 云君若有賜,不言王,又《喪大記》云:「君沐粱,大夫沐稷, 士沐粱。」鄭云:「《士喪禮》沐稻」,此云「士沐粱」,蓋天子之士 也。又「大斂陳衣」,與《喪大記》不同。鄭亦云:「彼天子之士, 此諸侯之士。」以此言之,此篇諸侯之士可知。但公侯 伯之士一命,子男之士不命,一命與不命,皆分為三 等,各有上中、下。及行喪禮,其節同,但銘旌有異,故下 云:「為銘各以其物」,亡則以緇長百幅。物,謂公、侯、伯之 士一命已上,生時得建旌旗。亡,謂子、男之士,生時無 旌旗之物者,唯此為異。又鄭直云「士喪父母」,不言妻 與長子,二者亦依士禮,故《記》云:「赴曰君之臣某死。」赴 母、妻、長子,則曰「君之臣某之某死。」是禮同,故得同附 于君之臣。《記》不云父者,以其經主于父死,故記不言 也。

《既夕》
第十三

鄭《目錄》云「《士喪禮》下篇」者,依《別錄》而言,以其記下士 之始死,乃托葬時而總計之,故名《士喪禮》下篇也。鄭 又云「先葬二日,與葬間一日」者,驗經云既夕哭,請啟 期,告于賓,明旦夙興開殯,既遷于祖一日,又厥明即 葬,故知是葬前二日與葬間一日也。云「必容」者,請啟 期在葬前二日中間,容朝廟一日,故云必容焉。鄭又 云此諸侯下士一廟,其上士二廟,則既夕哭先葬前 三日者,以其一廟則一日朝,二廟則二日朝,故葬前 三日;中間容二日,故三日。若然,大夫三廟者,葬前四 日;諸侯五廟者,葬前六日;天子七廟者,葬前八日。差 次可知。

《士虞禮》
第十四

按:此經云「側享于廟門外之右」,又記云「陳牲于廟門 外」,皆云「廟。」《目錄》云「祭之殯宮」者,廟則殯宮也。故鄭註 《士喪禮》「凡宮有鬼神曰廟。」以其虞卒哭在寢,祔乃在 廟,是以鄭註《喪服小記》云「虞于寢,祔于祖廟」是也。

《特牲饋食禮》
第十五

鄭知非天子之士,而云諸侯之士者,按《曲禮》云:「大夫 以索牛,士以羊豕。」彼天子大夫士,此《儀禮》特牲、少牢, 故知是諸侯大夫士也。且經直云「適其皇祖某子」,不 云考,鄭云「祖禰」者,《祭法》云:「適士二。」官師一。「官師」, 謂中下之士,祖禰共。亦兼祭祖,故《經》舉祖兼有禰 者。鄭達《經義》:「祖禰俱言也。」若祭無問,一《二》。皆先 祭祖後祭禰。是以文二年《左傳》云:「文武不先不窟,子 不先父」是也。若祭,無問尊卑。數多少皆同日而祭 畢,以此及《少牢》惟筮一日,明不別日祭也。

《少牢饋食禮》
第十六

鄭知「諸侯之卿大夫」者,《曲禮下》云: 「大夫以索牛用大 牢。」是天子卿大夫,明此用少牢,為諸侯之卿大夫可 知。賓尸是卿,不賓尸,為下大夫為異也。

《有司徹》
第十七

言「大夫既祭,儐尸于堂之禮」者,謂上大夫室中事尸, 行三獻禮畢,別行儐尸于堂之禮。又云「祭畢禮尸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