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矣,九夏亡者,吾能頌乎?夫大樂既去,至音不嗣,頌於 古不足以補亡,頌於今不足以入用,庸可頌乎?頌之 亡者,俾千古之下,鄭、衛之內,窈窈冥冥,不獨有《大卷》 音權黃帝樂名也之一音者乎?

《周禮序》
宋·呂祖謙

《周禮》,古先王之舊典,禮經也。始于太古,成于周,故曰 周。若昔生民有欲而無禮乃亂,胥戕胥虐,人類且盡。 惟皇上帝哀我民無盡,則首生聖人,本性植禮,以養 天下。惟爾靈承,罔敢遐逸。迺始仰乾順坤,以奠崇卑, 沿山襲川,以位貴賤。相生者為父祖子孫,相治者為 君臣民物相合者為兄弟、夫婦、賓主朋友,三者建而 天下之為大紀者定。民始得「胥敬愛,胥保惠」,以有其 躬,以至於茲今日,皇乎篤哉,皆古禮之遺澤也。然自 剖極立元,創規肇矩,民生未繁,王業未鉅,以故樸而 弗彫,伉而弗文。若作室家,既基既宇,而丹雘塗墁之 未具,日增月加,以至於大成,實有待於來世也。粵若 稽古,陶唐氏作,視包犧之禮,已浸克有成,九族、萬邦、 黎民、四時、百工之道,固已煥乎其不可掩也。有虞氏、 夏后氏率沿而增賁之,禮樂日新,法度日著,稽典揆 謨,維見可睹。若七政,若六宗,若五瑞,若四狩,若九官、 十二牧,若六府、三事、三壤庶貢,皇皇乎帝王之備典 也。而由後視前,尚曰「弗縟」,忠質相病,未有殫極。及於 周而王道成焉。當是時也,世變極,治體備,文、武、成、康, 四聖代作,周、召、毛、畢,眾正悉登,九土清晏,八荒會同。 於以纂四代之彌文,為萬世之極則,乘時應機,若晝 必熭,確乎其不可拔也。越成王即位之七年,太師兼 冢宰臣旦,定都于洛京,以措太平于千萬年。始具經 禮,勒為成書,識一國號。茲用詔久傳遠,垂範無極。蓋 自堯舜至是,凡二千餘年,而是書始出,則禮既大備 而不可復加矣。嘗試跡之,凡宇宙之間,一物一名,無 鉅細,無遠近,無幽明生死,罔有絲毫遺軼不具,以勤 後業之補苴者,浩乎博哉!圓生方育,海停岳萃,不足 以議其博也。非聖人其孰能修之?然嘗輯其凡有三, 而所以盡者一。何謂三?曰天,曰地,曰人。何謂一曰中? 爰自祭祀、推步、占卜、祓禳之官立,而天事備;國都、郊 野道路險固之官立,而地事備;治教、刑政、禮樂事工 之官立,而人事備。惟茲三者,以有目咸覲。乃若厥中, 則罔攸覿六官之元,聖意微見,其辭若曰「以為民中。」 大哉言乎!民非中,弗克胥正以生,中非禮,罔與範天 下與來世。茲實上帝佑民之本旨,而堯舜禹湯所以 陳軌立度。

「以啟我後」而底於大成也。聖人抽關發鑰,

俾遐邇是訓,亦瞭然著矣。惟古作書,必序厥指。《易》有 《序卦》,《書》有孔氏之文,《詩》有卜商、毛萇、衛宏;《春秋》三傳 有杜預、何休、范甯。惟茲大典,闕然弗修。杜子春、鄭興、 康成,更授迭釋。維訓詁句讀,是究是圖,莫有秉筆以 揭厲宗統,不亦陋哉!是用追述端緒,以訂於前。

《天子六軍之制》
蘇軾

《周禮》之言田賦,夫家、車徒之數,聖王之制也;其言「五 等之君,封國之大小,非聖人之制也,戰國所增之文 也。」何以言之?按鄭氏說,武王之時,周地狹小,故諸侯 之封及百里而止。周公征伐不服,斥大中國,故大封 諸侯,而諸公之地至五百里。不知武王之時,何國不 服,而周公之所征伐者誰也?東征之役,見於《詩》《書》,豈 其廓地千里而史不載耶?此甚可疑也。周之初,諸侯 八百,春秋之世,存者無數十。鄭子產有言:「古者大國 百里,今晉楚千乘,若無侵小,何以至此?」子產之博物, 其言宜可信。先儒或以《周禮》為戰國陰謀之書,亦有 以也。《王制》:「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孟子 之說亦如此。此三代之通法。魯之車千乘,僭也。《春秋》 大蒐、大閱皆以譏書,言其車之多,徒之眾,非魯之所 宜有,故曰大也。夫周之制,四丘為甸,甸出長轂一乘, 魯之無千甸之封亦明矣。然公車千乘之見於《詩》,何 也?孟子曰:「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天子之 馬止於十二閑,而《詩》有『騋牝三千』」,美其富,不譏其僭, 不害其為詩也。夫千乘之積,雖為七萬五千人,而有 羨卒處其半焉,故三萬者公徒而已。魯襄公之十一 年初作三軍,僖公之世未至於三萬,愚又疑夫詩人 張而大之也。

《周禮分野辨》
鄭樵

余觀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所域,皆有分 星。如此,則分星之說,其來尚矣。然古之《星經》,至漢散 亡,保章氏分星不可考。今堪輿所載,雖有郡國所入 度,非古數也。鄭氏所引十二次之分,本《漢·地理志》,大 略見於《左氏》《國語》。然漢費直、班固、蔡邕、魏陳卓、唐李 淳風、僧一行諸家之說,大同小異,其為十二州之分 星明矣。然嘗疑之,青正東,《元枵》在正北,雍正西,鶉首 在其南;揚在東南,而《星紀》在北;冀在東北,而《大梁》在 正西;徐在東,而降婁在西;豫與三河居天下之中,而 大火在正東,鶉火在西南:此其最差者也。并在北,而 娵訾在北;荊正南,而鶉尾在南,此其正得躔次者也。 益在西南,而實沈在西;幽在東北,而析木在東;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