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東而差北,而壽星反在東。此其得躔次之微差者也, 又何邪?《國語》伶州鳩曰:「昔武王伐商,歲在鶉火」,周分 又云:「歲之所在,即我分野。」賈公彥取為《正義》曰:「分星 者,以諸國始分封之年,值歲星所在之辰,以為之分 次。」此說非不知國有分星,蓋古人封國之初,命以主 祀之意。昔堯舜封閼伯於商丘,主辰,則辰為商星,商 人是因。封實沈於大夏,主參,則參為夏星,唐人是因。 唐後為晉,參為晉星,如此,則是古人始封國,命以主 祀之意無疑。辰為商星,參為晉星,其來久矣,非因封 國始有分星。使封國之時,歲星所在,即為分星,不應 相土因閼伯,晉人因實沈,其為封國命祀之意可考 矣。漢魏諸儒言星土者,或以州,或以國,辰次度數,各 因當時歷數,與歲星遷徙,亦非天文之正,不可為據。 又況魏徙大梁,則西河合於東井;秦拔宜陽,則上黨 入於輿鬼。方戰國未滅時,星象之言,要有明驗。今則 同在甸畿之內,或者又執《漢書》地理以求之,則非也。 善乎,唐一行之言十二次也,惟以雲漢始終言之,雲 漢,江河之氣也。認山河脈絡於兩戒,識雲漢升沈於 四維,下參以古漢郡國,其於區處分野之所在,如指 諸掌。蓋星有氣耳。雲漢也,北斗也,五星也,無非是氣 也。一行之學其深矣乎!

《周禮九服辨》一作五服九服辨
前人

《周禮》所以難通者有五:一曰「職方之說萬里」 ,與《禹貢》「五千里」 之制不同;二曰「封國公五百里」 ,與《孟子》《王制》「公百里」 之制不同;三曰「載師田稅用十二」 ,與三代什一之制不同;四曰遂人「溝洫之數」 ,與《匠人》多寡之制不同;五曰比閭、族、黨之讀法,無乃重擾吾民乎!惟此五者之疑未釋,故後世疑《周禮》非聖人之書。今皆案經文分析,合而一之,以釋「五者之疑」 ,則知古者制度無不相合,然後《周禮》得以為全書,亦見先儒考古之未精耳。

《禹貢》「有五服,各五百里」,是禹之時地方五千里。職方 有九服,亦各五百里。并王畿千里,則周之時地方萬 里矣。五服九服之制,雖若不同,詳考制度,無不相合。 禹之五服各五百里,自其一面而數之,職方九服各 五百里,自其兩面而數之也。周之王畿,即禹之甸服, 各方千里。《禹貢》之甸服五百里,據一面而數之,周畿 千里,不在九服之內。王畿之外定制為九服各五百 里,以兩面相方而數之。大扺周之王畿即禹之甸服, 周之侯甸即禹之侯服,周之男采即禹之綏服,周之 衛蠻即禹之要服,周之鎮夷即禹之荒服,大率二畿 當一服,而周人鎮服之外又有五百里藩服。去王城 二千五百里,乃九州之外,地增於《禹貢》五百里而已。 故《行人》之職,其言九州之外謂之藩服,則九州之外 又有五百里之藩服明矣。且《禹貢》五服而止,周人必 加以五百里藩服,何也?求之《禹貢》亦莫不然。《禹貢》既 敘五服,又曰「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 于四海。」是九州之外地也。又如《益稷》曰:「弼成五服,至 于五千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咸建五長。」謂四海之 外,各建諸侯以為之長,豈非周之藩服乎?考之制度, 無不相合,求之里數,未始不同。而先儒顧有禹加弼 百里之說,又有周斥大封疆之說,後人復為圖以實 之,此皆考古未精耳。然《尚書》之《周官》《周禮》之《行人》,又 有六服承辟,六服一朝之文,何也?蓋王巡守及於六 服,六服之外夷服鎮服即禹之荒服也。言六服則不 及夷、鎮,言九州之內則不及藩服,明矣。如此不特見 二畿當一服,藩服當四海之外。今制而為圖,則周之 王畿有鄉、遂、稍、縣、都,即禹之甸服納總、銍秸、粟米之 地也。周之侯服即禹采男之地也。周之甸服即禹諸 侯之地也。周之男服即禹揆文教之地也。周之采服, 即禹奮武衛之地也。周之衛服,即禹三百里夷之地 也。周之要服,即禹二百里蔡之地也。周之夷服,即禹 三百里蠻之地也。周之鎮服,即禹二百里流之地也。 周之藩服,即禹九州之外地也。詳之《周禮》,稽之《禹貢》, 無分毫之不合,而誰謂《周禮》九服之制與《禹貢》五服 之制有不同哉?

《周禮封國辨》
前人

《王制》與孟子皆言: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書》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子產曰:「古者列國一同,今大國數圻,若無侵小,何以至此?」 孟子曰:「周公之封於魯,太公之封於齊,地非不足也,而儉於百里。」 又曰:「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 ,孔子以大國為千乘之國。又曰:「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以開方」 之法計之,千乘百里之國,方百里者以為方十里者百。古者十井出一乘,千井出百乘。《孟子》曰:「千乘百乘之家」 ,謂萬取千,千取百是也。此古者封國之制也。

嘗考《尚書王制》、孟子、公孫僑所稱,皆謂諸侯爵分五 等,地分三等。惟《周禮大司徒》則有「公五百里,侯四百 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之文。先儒以為斥 大封疆,從而封建固不可。後人又謂《周禮》所言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