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三十九卷目錄

 周禮部彙考三

  元丘葵周禮全書自序 又序 後序 原跋

  亡名氏周禮集說陳友仁序

  吳澂周禮考注自述

  明汪克寬經禮補逸自序

  方孝孺周禮考次目錄自序 陳子龍序 金玉節序

  何喬新周禮註解自序

  黃潤玉周禮題辭自序

  桑悅周禮義釋自序

  陳鳳梧周禮合訓自序

經籍典第二百三十九卷

周禮部彙考三

元丘葵周禮全書一作周禮補亡六卷

按葵自序周禮一書周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之書也後世之君臣每病于難行也何居葉水心謂周禮晚出而劉歆遽行之大壞矣蘇

綽又壞矣,王安石又壞矣,千四百年更三大壞,此後 君臣病于難行,然則其終不可行乎?善乎!真西山之 言曰:「有周公之心,然後能行《周禮》。無周公之心而行, 則悖矣。夫周公之心何心也?堯舜、禹、湯、文武之心也。 以是為書,故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 太平也。」歆也、綽也、安石也,無周公之心而欲行之,適 「所以壞之也。有能洗滌三壞之腥穢,而一以性命道 德起天下之公也,則是書無不可行矣。」鄭、賈諸儒,析 名物,辨制度,不為無功,而聖人微指終莫之睹。惟洛 之程氏、關中之張氏、新安之朱氏,其所論說,不過數 條,獨得聖經精微之蘊。蓋程、張、朱氏之學,周公之學 也。故能得周公之心,而是書實賴以明矣。今聖朝新 制以六經取士,乃置《周官》于不用,使天下之士習《周 禮》者,皆棄而習他經,毋乃以《冬官》之缺為不全書耶? 夫《冬官》未嘗缺也,雜出于五官之中,漢儒考古不深, 遂以《考工記》補之。至宋淳熙間,臨川俞廷椿始著《復 古編》。新安朱氏一見,以為《冬官》不亡,考索甚當。鄭、賈 以來皆當斂衽退三舍也。嘉熙間,東嘉王次點又作 《周官補遺》,由是《周禮》之六官始得為全書矣。葵承二 先生討論之後,加之參訂,的知《冬官》錯見于五官中, 實未嘗亡,而《太平大典》渾然無失。欲刊之梓木,以廣 其傳,是亦吾夫子存羊愛禮之意。萬一有觀民風者 轉而上達,使此經得入取士之科,而周公之心得暴 白于天下後世,則是區區之願也。同志之士其亦思 所以贊襄哉。

按葵又序余生苦晚得俞壽翁王次點兩家之說始知冬官未嘗亡又參以諸家之說訂定天官之屬六十地官之屬五十有七春官之屬六十夏官之屬五

十有九,秋官之屬五十有七,冬官之屬五十有四。于 是「六官」始為全書。

按葵後序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而周官至三百六十今觀成王時周公以公兼太宰召公以公兼宗伯蘇忿生以公兼司寇成王將崩有召太保奭芮伯

「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則是六卿中,召公、畢公、毛公亦 上兼三公矣。由是推之,先王之制,其職雖不廢,其官 未必一一皆有。舉其大略,如「掌葛徵絺綌」,「掌染草徵 染草」,「掌茶徵茶,掌炭徵」,炭角人徵齒角,羽人掌毛羽, 每官掌一事,無是事未必有是官也。軍司馬行司馬 戎僕,戎右,有軍旅則用之,甸祝、田僕,有田獵則用之, 「有喪紀則用夏采,喪祝有盟會則用詛祝,建邦國則 用土方氏,來遠方之民則用懷方氏。」先王豈能以祿 食養無用之官,待有事然後用哉?亦臨事兼攝耳。故 《周官》雖曰「三百六十」,亦舉大數而言,不必皆六十也。 今天官六十有三,地官七十有九,春官七十,夏官六 十有九,秋官六十有六,冬官全無。秦火後經籍多殘 闕,禮尤甚,漢儒以《考工記》補《冬官》。今據每官,其屬六 十,而天官羡三,地官羨十九,春官羡十,夏官羨九,秋 官羨六,計所羡者四十七官,此豈非司空之屬官雜 在五官乎?秦火後不無闕殘,冬官豈得全無?五官豈 得有羡?夫自伯禹作司空平水土以來,至《周官》之書, 皆曰「司空掌邦土」,豈「得以任土地之職歸之司徒?」職 方氏、形方氏、山師、川師、邍司之屬,豈得歸之司馬?大 小行人之職,豈得歸之春官?似此之類頗多。俞廷椿、 王次點皆以為冬官未嘗亡,錯見於五官中。余細考 之,果未嘗亡也。真西山、趙庸齋皆以為次點之訂義, 有先儒之所未發,謂冬官未嘗亡,諸儒不能辯,自漢 以來,強以《考工記》補之,未有言其非者。予今以《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