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四十二卷目錄

 周禮部彙考六

  經義考一周禮

經籍典第二百四十二卷

周禮部彙考六

《經義考》

《周禮》

《周官經》:《漢志》六篇。存闕一篇

《三禮正義》《周禮》《儀禮》並周公所記,所謂「禮經三百,威儀三千。」 禮經則《周禮》成,威儀則《儀禮》也。

史克曰:周公制《周禮》曰:「則以觀德。」

馬融曰:「孝武開獻書之路,《周官》出於山巖屋壁。」 鄭康成曰:「禮器經禮三百」 ,謂《周禮》也。《周禮》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

又曰:周公居攝而作六職,謂之《周禮》。

荀悅曰:「劉歆以《周官》十六篇為《周禮》。王莽時,歆奏以為經,置博士。」

韋昭曰:「《禮經》三百,《周禮》三百,六十官也,三百承成數也。」

徐勉曰:「《周官》一禮,實為群經源本。」

《隋志》:「漢時有李氏,得《周官》。《周官》蓋周公所制官政之法,上於河間獻王,獨闕《冬官》一篇。獻王購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記》以補其闕,合成六篇奏之。至王莽時,劉歆始置博士以行於世。河南緱氏杜子春受業於歆,因以教授。」

陸德明曰:「王莽時,劉歆為國師,始建立《周官經》,以為《周禮》。」

賈公彥曰:「《周禮》後出者,以始皇特惡之故也。秦自孝公以下,用商君之法,其政酷烈,與《周官》相反。故始皇禁挾書,特疾惡,欲滅絕之,搜求燒焚之獨悉,以是隱藏百年。孝武帝始除挾書之律,開獻書之路,既出於山巖屋壁,復入於祕府,五家之儒莫得見焉。至孝成皇帝,達才通人,劉向子歆校理祕書,始得列序,著於」 錄略。然亡其《冬官》一篇,以《考工記》足之。時眾儒並出,共排以為非是,惟歆獨識其為周公,致太平之跡,具在於斯。

又曰:「『按《書》傳,周公一年救亂,二年伐商,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所制之禮,即今《周禮》也。以設位言之,謂之《周官》;以制作言之,謂之《周禮》。」

孔穎達曰:「《周禮》見于經籍,其名異者七處,《孝經說》云:『經禮三百,一也』」 ;《禮器》云:「《經禮》三百,二也。」 《中庸》云:「《禮儀》三百,三也。」 《春秋說》云:「『《禮經》三百,四也』。《禮說》云,『有正經三百,五也』。《周官外題》謂為《周禮》,六也。」 《漢書藝文志》云:「《周官》經六篇,七也。」 七者皆云三百,故知俱是《周官》。《周官》三百六十,舉其大數而謂之三百也。

宋理宗曰:「《周禮》為書,大綱小紀,粲然靡所不載。玉帛牲器之用,車旗冕服之制,豆籩罍爵之陳,鐘鼓匏管之奏,品節度數,必加詳焉。至於象緯之考察,眚災之抑損,亦莫不隸之司存而不敢慢。聖人於此,豈徒從事於文物典章之飾於外者已乎?要必有為之本者矣。」

李覯曰:昔劉子駿、鄭康成皆以《周禮》為周公致太平之跡,而林碩謂末世之書,何休云六國陰謀,竊觀《六典》之文,其用心至悉,非古聰明睿智,孰能及此?其曰周公致太平者,信矣。

又曰:「《周官》六屬,其職三百六十,而員數則多,如六鄉七萬五千家爾。自比長以上卿、大夫、士萬八千餘人,此大可怪。」

王開祖曰:「吾讀《周禮》,終始其間名有禮、經有方者,周公之志為不少矣。其諸信然乎哉?羅羽刺介,此微事也。然猶張官設職,奚聖人班班與?奔者不禁,示天下無禮也。復讎而義,是天下無君也。無禮無君,大亂之道。率天下而為亂者,果周公之心乎?削于六國,焚于秦,出諸季世,其存者寡矣。聖人不作,孰從而取正哉?」

張子曰:「《周禮》是的當之書,然其間必有末世增入者,如《盟詛》之類,必非周公之意。」

徐積曰:「《周禮》不可全非,要須考其所言,合乎聖人而不悖者取之,其不合者勿強為之說,斯可矣。」 蘇轍曰:「世言周公之所以治周者莫詳於《周禮》,然秦、漢諸儒以意損益之者眾矣,非周公完書也。凡《周禮》之詭異遠於人情者,皆不足信。」

范祖禹曰:「天地有四時,百官有六職,天下萬事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