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75

此页尚未校对

眾庶則在此處,非每日常朝之所。若每日常朝,王但 立於寢門外,與群臣相揖而已。然王卻先揖,揖群臣 就位,王便入。胡明仲嘗云:『近世朝禮,每日』」拜跪,乃是 秦法,周人之制,元不如此。師氏 以上語類四條 或問:「師氏之官,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 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何也?」曰:「至 德云者,誠意正心,端本清源之事。道則天人性命之 理,事物當然之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術也。敏 德云者,彊志力行,畜德廣業之事,行則理之所當為。 曰,可見之跡也。」「孝德云者,尊祖愛親,不忘其所由生」 之事,「知逆惡」,則以得於己者篤實深固,有以真知彼 之逆惡,而自不忍為者也。

「至德以為道本」 ,明道先生以之;「敏德以為行本」 ,司馬溫公以之。「孝德以知逆惡」 ,則趙無愧、徐仲車之徒是也。

凡此三者,雖曰各以其材品之高下,資質之所宜而 教之,然亦未有專務其一而可以為成人者也。是以 列而言之,以見其相須為用而不可偏廢之意。蓋不 知至德,則敏德者散漫無統,固不免乎「篤學力行而 不知道」之譏。然不務敏德而一於至,則又無以廣業 而有空虛之病。不知敏德,則《孝德》者僅為匹夫之行, 而不足以通於神明。然不務孝德而一於敏,則又無 以立本,而有悖德之累。是兼陳備舉而無所遺。此先 王之教所以本末相資,精粗兩盡,而不倚於一偏也。 其又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 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何也?曰:「德也者,得於心而無 所勉者也,行則其所行之法而已。蓋」不本之以其德, 則無所自得,而行不能以自修,不實之以其行,則無 所持循,而德不能以自進。是以既教之三德,而必以 三行繼之,則雖其至未至粗,亦無不盡,而德之修也 不自覺矣。然是三者,似皆孝德之行而已,至於「至德」、 「敏德」則無與焉。蓋二者之行,本無常師,必協於一,然 後有以獨見而自得之,固非教者所得而預言也。惟 「孝德」則其事為可指,故又推其類而兼為「友順」之目 以詳教之。以為學者雖或未得於心,而事亦可得而 勉。使其行之不已,而得於心焉,則進乎德而無待於 勉矣。況其又能即是而充之,以周於事,而泝其原,則 孰謂「敏德」之不可至哉?或曰:「三德之教,大學之學也; 三行之教」,小學之學也。鄉三物之為教也,亦然而已。 詳。三德說 文集

古者教法,禮、樂、射、御、書數,不可闕一,就中樂之教尤 親切。夔教胄子只用樂,《大司徒》之職也是用樂,蓋是 教人朝夕從事於此,拘束得心長在這上面。蓋為樂 有節奏,學他底急也不得,慢也不得,久之都換了他 一副至當的情性。保氏

問:「鄉、遂為溝洫用貢法,都鄙為井田行助法,何以如 此分別?」曰:「古制不明,雖不曉古人是如何。遂人溝洫 之法,田不井授,而以夫數制之,歲時登其夫家之眾 寡,以令貢賦,便是用貢法。」以下遂人

子約疑「井田之法,一鄉一遂為一萬有餘夫,多溝洫 川澮,而《匠人》一同為九萬夫,川澮、溝洫反少者,此以 地有遠近,故治有詳略也。鄉遂近王都,人眾稠密,家 家勝兵,不如此則不足以盡地利而養民。且又縱橫 為溝洫川澮,所以寓設險之意,而限車馬之衝突也, 故治近為甚詳。若鄉遂之外,則民少而地多,欲盡開」 治,則民力不足,故其治甚略。晉郤克帥諸國伐齊,齊 來盟,晉人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而盡東其畝。」齊人 曰:「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云云,晉謀遂塞。蓋鄉 遂之畝,如中間是田,兩邊是溝,向東直去,而前復有 橫畝向南,溝復南流,一東一南,十字相交,在此所以 險阻多而非車馬之利也。

鄉遂雖用貢法,然「巡野觀稼」,以年之上中下出斂法 則亦未嘗拘也。司稼 以上語類四條

《春官》

《周禮》載「用赤璋白璧等斂」,此豈長策?要是周公未思 量耳。觀季孫斯死,用玉,而孔子歷階,言其不可,則是 孔子方思量到,而周公思量未到也。典瑞類語 問:「《司服》『卿大夫加以大功小功』,則自卿大夫而上皆 無此者,何也?」曰:「此義《周禮疏》中其說已備。《中庸》所謂 『期之喪達乎大夫』是也。乃古人貴賤之義,呂氏之說 詳矣。」

「《精義》君子反」 ,經處亦有說。

然亦是周公制禮,而後方如此。故《檀弓》又云:「古者不 降,上下各以其親。」答余彝孫 文集

黃問:「《周禮》祀天神、地示、人鬼之樂,何以無商音?」曰:「五 音無一則不成樂。非是無商音,只是無商調。先儒謂 商調是殺聲,鬼神畏商調。」大司樂

因說及夢,曰:「聖人無所不用其敬,雖至小沒緊要底 物事,也用其敬。到得後世儒者,方說得如此闊大,沒 收殺。如《周禮》夢亦有官掌之,此有甚緊要?然聖人亦 將做一件事。某平生每夢見故舊親戚,次日若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