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其書信,及見之,則必有人說及。看來惟此等是正夢, 其他皆非正。」占夢 以上語類二條

疏云:「此九拜之中,四種是正拜。五者逐事主名,還依 四種正拜而為之也。」又云:「稽首、頓首、空首,此三者,正 拜也。肅拜,婦人之正拜也。其餘五者,附此四種。振動、 吉拜、凶拜、褒拜、附稽首、奇拜、附空首。」又云:「空一拜,其 餘皆再拜。肅拜或再三,故郤至三肅使者: 一曰稽 首。」注曰:「拜頭至地也。」疏曰:「先以兩手拱至地,及頭至 手」,又引頭至地多時也。稽首,稽留之字也。稽首,拜中 最重,臣拜君之拜。哀十七年,公會齊侯盟於蒙。孟武 伯相齊侯稽首,公則拜。齊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 無所稽首。」襄三年,公如晉,孟獻子相,公稽首。知武子 曰:「天子在,君辱稽首,寡君懼矣。」《郊特牲》曰:「大夫之臣 不稽首,非尊家臣,以避君也。」是諸侯於天子,大夫於 諸侯,皆當稽首。 二曰頓首。注曰:「拜頭叩地也。」疏曰: 先以兩手拱至地,乃頭至手,而又引頭即舉也。頭叩 地,謂若以首叩物然。此平敵自相拜,家臣於大夫及 凡自敵者,皆當從頓首之拜也。《記疏》曰:頭叩地,不停 留地也。又曰:諸侯相拜則然。 三曰空首。注曰:拜頭 至手,所謂拜手也。疏曰:先以兩手拱至地,乃頭至手 也。以其頭不至地,故名空首,君答臣下拜也。其有敬 事亦稽首。《洛誥》曰:「拜手稽首」是也。又曰:「稽首、頓首」、空 首,此三者相因而為之。空首而引頭,頓地即舉,故名 頓首。頓首而引頭至地,稽留多時,故名稽首。此三者 之正拜也。 四曰振動。注曰:戰栗變動之拜。《書》曰:「王 動色變。」《記疏》曰:謂有敬懼,故為振動。疏曰:案《中候膺》 云:「季秋七月甲子,赤雀銜丹入鄷,王再拜稽首受。」案 今文《太誓》得火烏之瑞,使以周公書報於王。王動色 變,雖不見拜文,與文王受赤雀之命為稽首拜也。 五曰吉拜,六曰凶拜。注曰:吉拜,拜而後稽顙,謂齊衰 不杖以下者。言吉者,此殷之凶拜,周以其拜與頓首 相近,故謂之吉拜云。「凶拜稽顙而後拜」,謂三年服者。 疏曰:「拜而後稽顙」,謂先作頓首,後作稽顙。稽顙還是 頓首,但觸地無容,則謂之稽顙。《記》曰:「拜而後稽顙,頹 乎其順也。稽顙而後拜,頎乎其至也。」疏曰:「拜是為親 痛深貌,惻隱之至也。」《記》又曰:晉獻公薨,秦穆公使人 弔公子重耳,勸其反國。重耳稽顙而不拜,哭而起。穆 公曰:「稽顙而不拜,則未為後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則 愛父也。」疏曰:若為後,則當拜謝其恩,今不受勸,故不 拜謝。所以稽顙者,自為父喪哀號也。凡喪禮,先稽顙 而後拜,乃成直稽顙而不拜,故云不成拜也。今既聞 父死,勸其反國之義,哀慟而起,若欲攀轅然,故云則 愛父也。 七曰奇拜,八曰褒拜。注曰:杜子春云:「奇讀 為奇偶之奇。」鄭大夫云:「奇拜謂一拜答臣下拜,褒拜, 再拜神與尸。」杜子春書又曰:「奇拜先屈一膝,今雅拜 是。」疏云:「後鄭不從此說。」 九曰肅拜。注曰:肅拜,但俯 下手,今時撎是也。介者不拜,故曰:「為事故敢肅使者。」 疏曰:肅拜者,拜中最輕,惟軍中有此肅拜,婦人亦以 肅拜為正。又曰:《儀禮》:賓撎入門,推手曰揖,引手曰撎。 《記疏》曰:《少儀》,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大祝 九拜辨 文集

《秋官》

問:「《周禮》五服之貢,限以定名,不問其地之有無,與《禹 貢》不合,何故?」曰:「一代自有一代之制。大概是近處貢 重底物事,遠處貢輕底物事,恰如《禹貢》所謂『納銍、納 秸』之類。」大行人 語類

《冬官》

車所以揉木,又以圍計者,蓋是用生成圓木揉而為 之,故堅耐堪馳騁。輪人

問:「侯國亦倣鄉遂都鄙之制否?」曰:「鄭氏說侯國用都 鄙法。然觀魯人『三郊三遂』,及《孟子》『請野九一而助,國 中什一使自賦』,則亦是如此。」匠人注 以上語類二條

朱子語錄

《論陳君舉周禮說》

陳君舉推《周官》制度亦稍詳,然亦有杜撰錯說處。如 云:「冢宰之職,不特朝廷之事,凡內而天子飲食服御 宮掖之事,無不畢管,蓋冢宰以道詔王,格君心之非」, 所以如此固是。但云「主客行人之官,合屬春官宗伯, 而乃掌於司寇;宗伯典禮,司寇典刑,土地疆域之事, 合掌於司空,乃掌於司馬。蓋周家設六官,互相檢制 之意。此大不然。何聖人不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其臣, 既任之而復疑之耶?」或問:「如何?」曰:「賓客屬《秋官》者,蓋 諸侯朝覲會同之禮既畢,則降而肉袒請刑。司寇主 刑,故以屬之,有威懷諸侯之意。《夏官》掌諸侯土地封 疆,如《職方》,皆為夏官。蓋諸侯有變,則六師移之,所以 屬之司馬也。」或問:「《冬官》司空掌何事?」曰:「次地,是管土 田之事。蓋《司馬職方氏》存其疆宇之定制,至於中畫 井田,創制纖悉,必屬於司空,而今亡矣。」

王炎周禮考

《辨諸儒疑周禮》

《周官六典》,周公經治之法也。秦人舉竹簡以𢌿炎火。 漢興,諸儒掇拾於煨燼,藏於巖穴之間,其書已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