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6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五十四卷目錄

 三禮部彙考二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自序

  宋聶崇義三禮圖集注竇儼序

  楊杰補正三禮圖自序

  元吳澂三禮考注偽本明楊士奇跋 羅倫序

  明楊守陳三禮私抄自序

  湛若水二禮經傳測自序

  劉績三禮圖自序

  貢汝成三禮纂注自序三篇

  李黼二禮集解自序

  袁仁三禮穴法自序

  李經綸三禮類編自述

  鄧元錫三禮編繹自序

  柯尚遷三禮全經釋原自序

  陳普禮編自序

  吳嶽禮考洪朝選序

  唐伯元禮編自序

經籍典第二百五十四卷

三禮部彙考二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一卷

按德明自序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鄭子太叔云夫禮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左傳云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禮教之設其源遠哉帝王

質文,世有損益。至於周公,代時轉浮,周公居攝,曲為 之制,故曰:「經禮三百,威儀三千。」及周之衰,諸侯始僭, 將踰法度,惡其害己,皆滅去其籍,自孔子時而不具 矣。孔子反魯,乃始刪定。值戰國交爭,秦氏坑焚,惟故 禮經崩壞為甚。漢興,有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即 今之《儀禮》也。而魯徐生善為容,孝文時為禮官大夫, 景帝時,河間獻王好古,得《古禮》獻之。

《鄭六藝論》:「公後得孔氏壁中河間獻王《古文禮》五十六篇,《記》百三十一篇,《周禮》六篇,其十七篇與高堂生所傳同,而字多異。劉向《別錄》云:『《古文記》二百四篇.。《藝文志》曰:『《禮古經》五十六篇,出于魯淹中』』。」 蘇林云:「淹中,里名。」

或曰:「河間獻王開獻書之路,時有李氏,上《周官》五篇, 失《事官》一篇,乃購千金不得,取《考工記》以補之。」瑕丘 蕭奮以禮至淮揚太守,授東海孟卿。

孟喜父

卿授同郡后蒼及魯閭丘卿。其《古禮經》五十六篇,蒼 傳十七篇,所餘三十九篇付書館,名為《逸禮》。蒼說《禮》 數萬言,號曰《后蒼曲臺記》。

在曲臺校書著記,因以為名。

「孝宣之世蒼為最明。」授沛聞人通漢。

字子方,以太子舍人論《石渠》,至中山中尉。

及《梁戴德》。

字延君,號「大戴」 ,信都太傅。

《戴聖》。

字次君,號「小戴。」 以博士論《石渠》,至九江太守。

「沛」,《慶普》。

字孝公東平太傅

由是《禮》有「大小戴」,慶氏之學,普授魯夏侯敬,又傳族 子咸。

豫章太守

大戴授琅邪徐良。

字斿卿,為博士,州牧郡守。家世傳業。

小戴授梁人橋仁。

字季卿,《大鴻臚》。家世傳業。

及《楊榮》。

字子孫琅邪太守

王莽時,劉歆為國師,始建立《周官經》,以為《周禮》。河南 緱氏杜子春受業於歆,還家以教門徒,好學之士鄭 興父子。

興,字少贛,河南人,後漢太中大夫。子眾已見前。並作《周禮解詁》。

等多往師之。賈景伯亦作《周禮解詁》。《禮記》者,本孔子 門徒共撰所聞,以為此記,後人通儒各有損益。故《中 庸》是子思伋所作,《緇衣》是公孫尼子所制。鄭元云「《月 令》是呂不韋所撰。」盧植

字子幹,涿郡人。後漢北中郎將九江太守。

云:「《王制》是漢時博士所為。」陳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