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6 (1700-1725).djvu/14

此页尚未校对

焉。不幸通解未脫槀而歿,然尚賴其書,人知所尊信, 而汝成之愚得與有聞焉。是故自早歲即知所用力 也。按《漢?藝文志》云:《經》十七篇,《記》一百三十一篇。是《經》 與《記》別載也。而《喪服傳》又記後人作,朱子並混淆于 《經》,是固未改削之故。至吳幼清氏敘錄,既知非之,及 考注之作,乃復因之。且其為注,簡略特甚,予竊病之。 故此編一仍古經之舊,但《記》中如《投壺》《奔喪》《文王世 子》《明堂位》諸篇,亦經禮也,經中未備,合補其逸。又如 《曲禮·內則》《少儀》《玉藻》《深衣》《大傳》《郊特牲》《檀弓》諸篇,亦 威儀也,大小儀文,亦《儀禮》之餘也,合補十七篇之緒 餘。至如《冠》《昏》《燕》《射》《聘祭》等義,《服問間傳》《三年問》《雜記》 《祭法》《祭統》等記,本皆釋《經》之傳,更不宜淆在《禮記》之 中,故今附著於各篇之末焉。篇次並如鄭本,不間他 篇,但因朱子所分章次上下,其文重加裁節。古今先 儒之論有裨於《經》者,既所不遺,至於一得之愚,亦自 附焉。嗚呼!編次之列,章節之分,諸說之詳,歸一之約, 視前作頗似明備。學者苟以身體而循習之。豈不驗 其信然乎。

按汝成《禮記注自序》:「《禮記》者,傳習先王所制禮儀與 其義而記之也。漢高堂生專《禮經》五傳,而戴德、戴聖 以禮為儒。林宗德傳記八十五篇,今所謂《大戴記》是 也。聖傳記四十八篇,今《禮記》是也。古言禮者曰《經禮》, 曰《曲禮》,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世傳《周禮》六官,《儀禮》 十七篇為經,此記四十九篇為傳,豈不以為所記皆」 二經之餘緒也歟?陸氏曰:「此記二經之遺缺,故名《禮 記》」是也。然二經詞旨邃奧,賴《記》以明,謂之「傳」非過也。 但自漢以來,傳習箋解,又以「三禮」並稱,故予今亦不 能變仍稱「三禮」云。原記四十九篇,程子取《大學》《中庸》 以配《論》《孟》,餘四十七篇,內《王制》《月令》紀國家制度,有 裨《周禮》,取附于《周官》之末,凡二篇。《投壺》《奔喪》《文王世 子》《明堂位》有類《儀禮》,取為逸經,凡四篇。又《曲禮》上下、 《內則》《少儀》《玉藻》《深衣》《大傳》《郊特牲》《檀弓》上下,並載大 小儀文,有裨《儀禮》,取附《儀禮》之末,凡十篇。其《冠義》《喪 義》《鄉飲酒義》《射義》《燕義》《聘義》《祭義》本以義名,為經之 傳無疑也。而《服問》《三年問》《喪服》《四制》《喪服小記》《問喪 間傳》《喪大記》《雜記》上下,《曾子問》《祭法》《祭統》,或釋《經》之 大意,或摭經之未備,並非記。然記述者可倫,應附在 各經末簡,以廣其義。凡一十九篇以上,通移收三十 五篇,餘存《禮運》而下一十二篇,仍為《禮記》,以其通論 禮意,於《六官》十七篇無所當也。夫《周官》者,周公致太 平之書,以官著禮,以禮定官;《儀禮》者,制吉凶軍賓嘉 之禮。惟此《戴記》,發揮二禮之旨趣與其節目也。《記》曰: 「其數可陳也,其義難知也。」傳習者尚知所重輕焉。 按宋儀望《序》:萬曆甲戌冬,予行部宣州,會東平守貢 君安國出厥考翰林汝成甫纂注《三禮》示之。細覽連 日,然後知貢君于古人微言奧旨,多所發明,而折衷 更定,決自胸臆。如云:以天官之卿考五官之「卿,以六 官之卿,考六官之屬,事以類從,官以職別,斯其義雖 周公復起,不能易也。至於考《儀禮》,補傳義,正《禮記》,而 又更定《王制》諸篇,以修二禮遺逸,斯又其獨斷也。自 向、歆父子以還,考三《禮》者眾矣。有能總挈眾論,更立 體要,如太史公所述,豈可多哉!」宣守南海陳俊,雅志 好古,願亟刊布之。東平君乃走數百里索予為序。

《李黼二禮集解》
十二卷

按黼自序禮有三周禮儀禮禮記是也說者謂周禮儀禮並周公之所作而禮記漢儒之所輯也朱子嘗曰周官一書固為禮之綱領至其儀法度數則儀禮

乃其本經,而《禮記·郊特牲》《冠義》等篇是其義疏耳。深 恨當時廢經用傳,著《儀禮經傳通解》,惜乎未及筆削 以詔萬世。慨自三代之後,遭秦滅學,禮樂先壞。其幸 存者《周官》五篇、《儀禮》十七篇而已,可終廢哉!方今聖 天子在上,大有作為,於是二經獨致意焉,將以頒諸 學校而用之,科目與《禮記》並行于世,誠一代斯文之 幸。顧是二經自鄭、賈注疏之後,皆為後儒所淆亂,於 《周禮》乃取五官以補《冬官》之缺,而五官中又互有變 更。《儀禮》凡記文,其附在後者,取以足經不備之義,今 悉錯之於前。及其所注,皆襲鄭、賈注疏之舊,雖略有 增損,而無所發明。惟吳興陳君復《周禮集說》、秦溪楊 信齋《儀禮圖》頗得其詳,亦非成書。黼自早歲竊有志 於是,而未有所得,研精覃思,竭平生之力,粗知一二, 敢於是書重加訂正。凡《周禮》五官之全文,《考工記》之 補亡,《儀禮》十七篇,與夫記者之先後次第,一復注疏 之舊,合二禮為一,總名之曰《二禮》。而所集之解,更考 注疏,及求先儒議論,間有文義之未屬者,竊以己意 通之,仍從《周禮》陳氏《集說》,以官名各置本章之首,《儀 禮楊氏圖》以逐節各分逐章之後,庶是經無淆亂之 病,學者無難讀之患。將欲獻之於上,以副聖朝制作 之意苐。草茅賤士,不足以究其業,尚當取正於有道, 使一字一句,一條一節,皆至當歸,一大闡聖經精微 之蘊,無愧於諸儒「五經」之解而後可也。

《袁仁三禮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