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6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樂曰禁。又云:「受命而六樂,樂先王之樂」 ,明有法也。

自「黃帝」下至三代,樂各有名。

《通典》:「伏羲樂名《扶來》,亦曰《立本》。神農樂名《扶持》,亦曰《下謀》。黃帝作《咸池》,少皞作《大淵》,顓頊作《六莖》,帝嚳作《五英》,堯作《大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湯作《大濩》,周武王作《大武》,周公作勺《大司樂》。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雲門》《大卷》,堯《大咸》,舜《大磬》,禹《大夏》,湯《大濩》,武王《大武》。」

河間獻王作《樂記》。

《本傳》:「武帝時,獻王來朝,獻雅樂。」 《大事記》在元光五年冬十月。《禮樂志》:「河間獻王有雅材,亦以為治道非禮樂不成,因獻所集雅樂。天子下大樂官,常存肄之,歲時以備數,然不常御,常御及郊廟皆非雅聲。至成帝時,謁者常山王禹世受河間樂,能說其義,其弟子宋曄等上書言之,下大夫博士平當等考試。當以為河」 間獻王聘求幽隱,修興雅樂,以助教化。時大儒公孫弘、董仲舒等皆以為「音中正雅,立之大樂。《春秋》鄉射,作於學官,希闊不講。今曄等守習孤學,大指歸於興助教化,宜領屬雅樂,以繼絕表微。」 事下公卿,以為久遠難分明,當議,復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