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6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老蘇公及姚闢等所修。六年十月,始奉詔刊定,八年上之。蘇公之意有所未盡,又別為《諡法》三卷,《諡錄》三十五卷,於是古今諡法始粲然大備。諡者行之表,所以成德。蓋考名易行,使既沒之後,是非較然,先王所以深勸沮,所從來遠矣。後世循私之習,勝士一登大官,身顯不問賢否,例得美諡,褒貶至是幾廢,猶賴學士大夫時起爭之。公之此書,雖格於一時異議,卒不果行,而著書之意,爛如日星,固不害其傳百代之明法也。惜《諡錄》之書,今獨皇朝者存,而所次歷代十五卷俄空焉。六家之得失,公辨正既無遺矣。然某嘗攷之,名「周公」 者,即汲冢《周書諡法》篇,名《春秋》者,即杜預《釋例諡法》篇,唐及《國史藝文志》皆不載,近世學者就二書中採出,公固以疑其非古,然猶未明其為《汲冢書》與《釋例》故并及之。

《集諡總錄》一卷。

晁氏曰:皇朝孫緯撰,凡一卷。《春明退朝錄》嘗集類國朝諡幾二百人。緯任宗正寺丞日,因宋氏之舊,纂元豐以後遂得三百餘人,自宗室、宰相以下,分為九等。其序略云:「有爵位已高當得諡而未聞者,若范質、呂餘慶、韓崇訓、王博文、姜遵、王沔是也。」

《政和修定諡法》 卷。

陳氏曰:禮制局詳議官蔡攸等承旨修定全書八十卷。大率祖六家之舊,為《沿革統論》一卷,《參照》二十六卷,《看詳》二十五卷,《增立》十卷,合而為《詳定》六卷。今惟《修定》六卷存,而以《沿革》係之篇首。按《館閣書目》亦闕《參照》二十六卷。

《鄭氏諡法》三卷。

陳氏曰:鄭樵撰。上卷序五篇,中卷《諡三等》,下卷《後論》四篇。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

《禮經》

《禮記公羊》《穀梁》等疏 卷按此條疑有誤

舒雅編纂。雅,旌德人,好學善屬文,所纂又有《文苑英華》。

《禮記解》二十卷。

《何述著》。述字明道,浦城人。登元豐進士第,以徽猷閣待制知永興軍。

《禮記纂義》 卷。

蘭溪應鏞著

《禮記解》 卷。

龍溪黃樵仲著。又有「《晉江呂椿》著。」

《禮經類說》 卷

余復著。復,寧德人。光宗初策士,大廷覽復所對,曰:「余復直而不訏。」 擢第一。後入史館,兼《實錄》檢討。

集解《小戴記》 卷。

《岳珂著》。珂,飛之孫也。

《月令解》十二篇。

張虙著。虙,慈谿人。仕於理宗朝。嘗謂「《月令》雖出於呂不韋,而王者後天以奉天時,此書不可缺。」 乃為《月令解》十二篇以進。

《禮記》 卷。

林希逸著

《禮記註》 卷。

何炎著

《王制章句》 卷。

陳埴著

《禮辯》二十三卷。

井研李心傳著

《禮義解》 卷。

韓惇著

《禮問》三十卷。

興化林震著

《三禮發微》 卷。

趙敦臨著。敦臨,奉化人。紹興進士,為承議郎

《禮論》一篇 卷。

章望之著。望之得象子,志氣宏放,長于議論。初為校書郎,後以光祿寺丞致仕 。寧宗時,朱熹乞修三禮,劄子曰:「臣聞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遭秦滅學,禮樂崩壞。漢晉以來,諸儒補輯,竟無全書。其頗存者,三禮而已。《周官》一書,固為禮之綱領,至其儀法度數,則《儀禮》乃其本經,而《禮記郊特牲》《冠義》等篇乃其」 義疏耳。前此猶有《三禮》《通禮》、學究諸科,禮雖不行,而士猶得以誦習而知其說。熙寧以來,王安石變亂舊制,廢罷禮儀,而獨存《禮記》之科,棄經任傳,遺本宗末,其失已甚。而博士諸生又誦虛文以供應舉,其間亦有因儀法度數之實而立文者,則咸幽冥而莫知其源,一有大議,率用耳學意斷而已。若乃樂之為教,則又絕無師授,律尺短長,聲音清濁,學士大夫莫有知其說者,而不知其為闕也。故臣頃在山林,嘗與一二學者考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