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6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五十九卷目錄

 三禮部彙考七

  經義考通禮

經籍典第二百五十九卷

三禮部彙考七

經義考

通禮

鄭元《三禮目錄》:《隋志》一卷。

《三禮》圖。

按《隋志》,「鄭元及阮諶等撰圖共九卷。」

阮諶「《三禮圖》三卷。」

《裴松之》曰:「阮諶字士信。」

《隋書》注:「後漢侍中。」

《後魏禮志》、阮諶《禮圖》,并載秦漢以來輿服。

張昭曰:「阮諶受《禮》學於綦毋君,取其說為圖三卷。」 多不案《禮》文而引漢事,與鄭君之文違錯。

按:《初學記》引阮氏《三禮圖》文云:「牛鼎受一斛,天子飾以黃金,錯以白銀。」 餘書所引,但云《三禮圖》,不言阮氏。

范隆《三禮》,《吉凶宗紀》。

《晉書》:「范隆字元嵩,雁門人。博通經籍,無所不覽。著《春秋三傳》,撰《三禮吉凶宗紀》,甚有條議。」 後依劉元海為大鴻臚。

董景道《三禮通論》。

《晉書》:「董景道,字文博,弘農人。明《春秋》三傳,京氏《易》、馬氏《尚書》《韓詩》,皆精究大義。《三禮》之義,專遵鄭氏,著《禮通論》,非駮諸儒,演廣鄭旨。」

劉獻之《三禮大義》。《隋志》四卷,不著姓名。

陶弘景《三禮目錄》注:《七錄》一卷。

戚袞《三禮義記》。

崔靈恩,《三禮義宗》。《隋志》:三十卷。

《梁書》:「靈恩遍習五經,尤精《三禮》《三傳》。」

李受曰:「靈恩達於禮。」 總諸儒三禮之說而評之為義宗。論議洪博後世鮮能及。

王方慶曰:梁崔靈恩撰《三禮義宗》,但捃摭前儒,因循故事。

《崇文總目》:其書合《周禮》《儀禮》、二戴之學,敷述貫串,該悉其義,合一百五十六篇。推演閎深,有名前世。晁公武曰:「靈恩仕魏歸梁,為博士,甚拙樸。及解析經理,盡極精致。正始之後,不尚經術,咸事虛談,公卿士大夫蓋取文具而已。而靈恩經明行修,製義宗《詩》《易》《春秋》百餘卷,終桂州刺史。此書在唐一百五十篇,今存者」 一百二十七篇。凡兩戴、王、鄭異同,皆援引古誼,商略其可否,為禮樂之最。

陳振孫曰:凡一百四十九條。其說推本三《禮》,參取諸儒之論,博而該矣。本傳四十七卷,《中興書目》一百五十六篇,皆與今卷篇數不同。《書目》又云:「慶曆中高陽許聞誨為之序」 ,家本亦無此《序》也。

王應麟曰:義宗始於明天地以下歲祭,終於明《周禮》《儀禮》。《禮記》廢興義,慶曆中高陽許聞誨為之序。

元延明《三禮宗略》。《隋志》:「二十卷。」

夏朗《三禮圖》。《唐志》「十二卷。」

張彥遠曰:「隋文帝開皇二十年,敕有司撰《左武侯》執旗侍官夏侯朗畫。」

李元植《三禮音義》。

《舊唐書》:「李元植受《三禮》於賈公彥,撰《三禮音義》行於代。貞觀中,累遷太子文學、弘文館直學士。」

王恭《三禮義證》。

《唐書》:王恭,貞觀初為太學博士,講《三禮》,為義證,甚精博。蓋文懿、文達每講,遍舉先儒義而必暢恭所說。

韋叔夏「《三禮要記》三十卷。」

《舊唐書》:「韋叔夏,尚書左僕射安石兄也。神龍中,拜國子祭酒。撰《三禮要記》三十卷,行於代。」

張鎰《三禮圖》。《唐志》「九卷。」

《舊唐書》:「張鎰為亳州刺史,撰《三禮》九卷。」

《梁正三禮圖》九卷。

《崇文總目三禮圖》九卷梁正撰。

張昭曰:「《四部書目》有《三禮圖》十三卷,題曰梁氏鄭氏。」 今書府有《三禮圖》,亦題「梁鄭梁氏集前圖記更加評議。」

聶崇義《三禮圖集注》。《宋志》「二十卷。」

《竇儼序》。按:《竇序》已另載,不重錄。

崇義《自序》曰:「舊圖十卷,形制闕漏,文字省略,名數法式,上下差違,既無所從,難以取象,蓋久傳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