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6 (1700-1725).djvu/63

此页尚未校对

「知所自也。」 臣崇義先於顯德三年冬,奉命差定郊廟器玉,因敢刪改。其或名數雖殊,制度不別,則存其名而略其制者,《瑚簋》《車輅》之類是也。其名義多而舊圖略。振其綱而目不舉者,則就而增之,《射侯》《喪服》之類是也。有其名而無其制者,亦略而不圖。仍別序目錄,共為二十卷。凡所集注,皆周公正經,仲尼所定,康成「所注,傍依《疏》義,事有未達,則引漢法以況之;或圖有未周,則於目錄內詳證以補其闕。」 又按:「詳近《禮》,周知沿革,至大宋建隆二年四月辛丑,第敘既訖。冠冕衣服見吉凶之象焉;宮室車旗見古今之制焉;弓矢射侯見尊卑之別焉;鐘鼓管磬見法度之均焉;祭器祭玉見大小之數焉;圭璧繅籍見君臣」 之序焉;「喪葬飾具」 ,見上下之紀焉。舉而行之,易於詳覽。

陳伯廣跋曰:「《三禮圖》始熊君子復得蜀本,欲以刻於學。而予至因屬予刻之。」 予觀其圖度未必盡如古昔。苟得而攷之,不猶愈於求諸野乎。淳熙乙未閏月三日。

《崇文總目》:《三禮圖》二十卷聶崇義周顯德中參定郊廟器玉,因博采先儒《三禮》舊圖,凡得六本,考正是否,繢素而申釋之。每篇自敘其凡,參以近世沿革之說。建隆二年五月丙寅表上之,竇儼為序。詔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學三五人,更同參議。拙多所駮正,崇義復引經以釋之。其《駮義》及《答義》各四卷,率列於注釋,詔頒行之圖於國子監講堂之壁。晁公武曰:「聶崇義周世宗時被旨纂集,以鄭康成、阮諶等六家圖刊定。皇朝建隆二年奏之,賜紫綬犀帶,獎其志學。」 竇儼為之序,有云:「周世宗暨今皇帝,恢堯、舜之典則,總夏、商之禮文。」 命崇義著此書,不以近代遷改,有所抑揚近古云。

林光朝曰:「聶崇義《三禮圖》全無來歷,穀𤩹即畫穀,蒲璧即畫蒲,皆以意為之。不知穀璧只如今腰帶夸上粟文耳。」

陳振孫曰:「蓋用舊圖,本六家參定,故題《集注》。」 詔《國學圖》於先聖殿後北軒之屋壁,至道中改作於論堂之上,以牋代壁,判監李至為之記。吾鄉郡庠安定胡先生所創論堂繢《三禮圖》,當時依倣京監,今堂壞不存矣。

《宋史》:「聶崇義,河南洛陽人。少舉《三禮》,善《禮》學,通經旨。漢乾祐中,累官至國子《禮記》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刊板於國學。周顯德中,累官國子司業兼太常博士。世宗詔崇義參定郊廟祭玉,又詔翰林學士竇儼統領之。崇義因取《三禮圖》,再加考正。建隆三年四月表上之,儼為序,太祖覽而嘉之,詔曰:『禮器、禮圖,相承傳用,寖歷年紀,寧免差違?聶崇義典事國庠,服膺儒業,討尋故實,刊正疑誤,奉職效官,有足嘉者,崇義宜量與酬獎。所進《三禮圖》,宜令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學三五人,更同參議,所冀精詳,苟有異同,善為商確』。」 五月,賜崇義紫袍、犀帶、銀器、繒帛以獎之。拙多所駮正,崇義復引經以釋之,悉以下工部尚書竇儀俾之裁定。儀上奏曰:「伏以聖人制禮,垂之無窮,儒者據經,所傳或異。年紀寖遠,圖繪缺然,舛駮彌深,丹青靡據。聶崇義研求師說,耽味《禮經》,較於舊圖,良有新意。尹拙爰承制旨,能整所聞。尹拙《駮議》及聶崇義《答義》各四卷,臣再加詳閱,隨而裁置,率用增損,列於注釋,共分為十五卷以聞。」 詔頒行之。拙、崇義復陳祭玉鼎釜異同之說,詔下中書省集議,吏部尚書張昭等奏議曰:「按聶崇義稱,『祭天蒼璧九寸圓好,祭地黃琮八寸無好,圭、璋、琥並長九寸。自言周顯德三年與田敏等按《周官》玉人之職及阮諶、鄭元舊圖,載其制度。臣等按《周禮》玉人之職,只有璧琮九寸,瑑琮八寸及璧羨度尺、好三尺以為度』」 之文,即無蒼璧黃琮之制。兼引注有《爾雅》「肉倍好」 之說,此即注「璧羨度」 之文,又非蒼璧之制。又詳鄭元自注《周禮》,不載尺寸,豈復別作畫圖,違經立異?《四部書目》內有《三禮圖》十二卷,是隋開皇中敕禮官修撰。其圖第一第二題云「梁氏」 ,第十後題云鄭氏,又稱不知梁氏、鄭氏名位所出。今書府有《三禮圖》,亦題梁氏,鄭氏,不言名位。厥後有梁正者,集前代圖記,更加詳議,題《三禮圖》,曰「陳留阮士信受禮樂於潁川綦毋君」 ,取其說為圖三卷,多不按《禮》文而引漢事,與鄭君之文違錯,正刪為二卷。其阮士信,即諶也,如梁正之言,可知諶之紕謬。兼三卷《禮圖》刪為二卷,應在今《禮圖》之內,亦無改祭「玉之說。」 臣等參詳,自周公制禮之後,孫叔通重定以來,禮有緯書,漢代諸儒,頗多著述,特尋祭玉,並無尺寸之說。魏晉之後,鄭元、王肅之學,各有生徒,《三禮》《六經》,無不論說,檢其書亦不言祭玉尺寸。臣等參驗畫圖本書,周公所說正經,不言尺寸,設使後人謬為之說,安得使入周圖?如崇義等以諸侯「入朝,獻天子夫人之琮璧」 以為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