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6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六十一卷目錄

 三禮部總論二

  宋朱子全書論考禮綱領

  朱子大全集答應仁仲

  元吳澂三禮敘錄儀禮 周禮 禮記

  群書備考三禮

經籍典第二百六十一卷

三禮部總論二

朱子全書一

《禮綱領》

「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 庸哉!」這箇典禮,自是天理之當然,欠他一毫不得,添 他一毫不得。惟是聖人之心與天合一,故行出這禮, 無一不與天合,其間曲折厚薄淺深,莫不恰好,這都 不是聖人白撰出,都是天理決定合著如此。後之人 此心未得似聖人之心,只得將聖人已行底聖人所 傳於後世底,依這樣子做得合時,便是合天理之自 然。

聖人有作古禮,未必盡用,須別有箇措置,視許多瑣 細制度,皆若具文,且是要理會大本大原。曾子臨死, 丁寧說:「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 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 司存」上許多,正是大本大原。如今所理會許多,正是 籩豆之事。曾子臨死,教人不要去理會這箇。「夫子焉 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非是孔子如何盡做這事。到 孟子,已是不說到細碎上,只說「諸侯之禮,吾未之學 也,吾嘗聞之矣,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餰粥之食,自天 子達於庶人」,這三項便是大原大本。又如說井田,也 不曾見《周禮》,只據《詩》裏說「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由此 觀之,雖周亦助也,只用詩意帶將去。後面說「鄉田同 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八家皆私百畝, 同養公田』。只說這幾句,是多少好。這也是大原、大本」 處。看《孟子》,不去理會許多細碎,只理會許多大原、「大 本。」又曰:「公今且收拾這心下,勿為事物所勝。且如一 日,全不得去講明道理,不得讀書,只去應事,也須使 這心常常在這裏。若」不先去理會得這本領,只要去 就事上理會。雖是理會得許多骨董,只是添得許多 雜亂,只是添得許多驕吝。

今日百事無人理會。姑以禮言之,古禮既莫之考,至 於後世之沿革因襲者,亦浸失其意,而莫之知矣。非 止浸失其意,以至名物度數亦莫有曉者,差舛譌謬, 不堪著眼。三代之禮,今固難以盡見,其略幸散見於 他書。如《儀禮》十七篇,多是士禮,邦國人君者僅存一 二,遭秦人焚滅之後,至河間獻王始得《邦國禮》五十 「八篇獻之,惜乎不行。」至唐此書尚在,諸儒注疏猶時 有引為說者,及後來無人說著,則書亡矣,豈不大可 惜!叔孫通所制《漢儀》及曹褒所修,固已非古,然今亦 不存。唐有《開元》《顯慶》二《禮》,《顯慶》已亡,開元襲隋舊為 之。本朝修《開寶禮》,多本《開元》,而頗加詳備。及政和間 修《五禮》,一時姦邪以私智損益,疏略牴牾,更沒理會。 又不如《開寶禮》。

「《儀禮》,禮之根本,而《禮記》乃其枝葉。《禮記》乃秦漢上下 諸儒解釋《儀禮》之書,又有他說附益於其間。今欲定 作一書,先以《儀禮》篇目置於前,而附《禮記》於後,如射 禮則附以射義,似此類已得二十餘篇。若其餘《曲禮》 《少儀》,又自作一項,而以類相從。若疏中有說制度處, 亦當采取以益之。」舊嘗以此例授潘恭叔,渠亦曾整 「理數篇。今居喪無事,想必下手。《儀禮》舊與《六經》《三傳》 並行,至王介甫始罷去。其後雖復《春秋》,而《儀禮》卒廢。 今士人讀《禮記》而不讀《儀禮》,故不能見其本末。」 賀孫因問:「祭禮附《祭義》。如說孝許多,如何來得?」曰:「便 是祭禮難附。兼《祭義》前所說,多是天子禮。若《儀禮》所 存,唯《少牢饋食》,《特牲饋食禮》是諸侯大夫禮,兼又只 是有饋食。若天子祭,便合有初間祭腥等事。如所謂 『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若附《儀禮》,此等皆無入頭處。意 間欲將《周禮》中天子祭禮這項作一總腦,卻以《禮記》 附。如疏中有說天子處,皆編出。」因云:「某已衰老,其間 合理會文字,皆起得箇頭在。及見其成與不見其成, 皆未可知。萬一不及見此」書之成。諸公千萬勉力整 理得成。此書所係甚大。

問賀孫所編《禮書》。曰:「某嘗說,使有聖王復興,為今日 禮,怕必不能悉如古制。今且要得大綱是。若其小處, 亦難盡用。且如《喪禮》冠服斬衰如此,而吉服全不相 似,卻到遭喪時,方做一副當如此著,也是詫異。」賀孫 問:「齊斬尚存此意,而齊衰期便太輕。大功小功以下 又輕,且無降殺。今若得斟酌古今之儀,制為一式,庶 幾行之無礙,方始立得住。」曰:「上面既如此,下面如何 盡整頓得!這須是一齊都整頓過,方好,未說其他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