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7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樂山》

問者曰:「夫仁者何以樂於山也?」曰:「夫山者,萬民之所 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植焉,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四 方益取與焉。出雲道風,從乎天地之間,天地以成,國 家以寧,此仁者所以樂於山也。《詩》曰:『太山巖巖,魯邦 所瞻』。樂山之謂也。」

《知命》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言天之所生,皆有仁義禮 智順善之心。不知天之所以命生,則無仁義禮智順 善之心;無仁義禮智順善之心,謂之小人。故曰「不知 命,無以為君子。」《小雅》曰:「天保定爾,亦孔之固。」言天之 所以仁義禮智保定人之甚固也。《大雅》曰:「天生烝民, 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言民之秉懿以則天 也。不知所以則天,又焉得為君子乎。

《陸賈新語》

《辯惑篇》

昔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 「盍徹乎?」蓋損上而歸之於下,則忤於耳而不合於意, 遂逆而不用也。此所為正其行而不苟合於世也。有 若豈不知阿哀公之意,為益國之義哉?夫君子直道 而行,知必屈辱而不避也。故行不敢苟合,言不為苟 容,雖無功於世而名足稱也;雖言不用於國家而舉 措之言可法也。

《思務篇》

孔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 鄭聲,遠佞人。道而行之於世,雖非堯舜之君,則亦堯 舜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身之養篇》

孔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今不顯示德 行,民闇於義不能炤,迷於道不能解,因欲大嚴憯以 必正之直,殘賊天民而薄主德耳,其勢不行。

《對江都王篇》一作膠西王

王命令相曰:《孔子》曰:「殷有三仁。今有越王之賢,與蠡 種之能,此三人者,寡人亦以為越有三仁,其於君何 如?」

《深察名號篇》

循三綱五紀,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愛,敦厚而好禮, 乃可謂善,此聖人之善也。是故孔子曰:「善人吾不得 而見之,得見《有恆》者,斯可矣。」由是觀之,聖人之所謂 善,亦未易當也。

《實性篇》

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今謂性已善,不幾於無教, 而如其自然,又不順於為政之道矣。且名者性之實, 實者性之質,而之無教之時,何處能善?善如米,性如 禾,禾雖出米,而禾未可謂米也;性雖出善,而性未可 謂善也。

《郊語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彼 豈無傷害於人,而孔子徒畏之哉?以此見天之不可 不畏敬,猶主上之不可不謹事。

《郊祭篇》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事天不備,雖百神猶無益也。何 以言其然也?孔子曰:「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是其法也。

《郊事對篇》

「臣聞孔子入太廟,每事問」,慎之至也。

《祭義篇》

奉四時所受於天者而上之,為上祭,貴天賜且尊宗 廟也。孔子「受君賜則以祭」,況受天賜乎?

孔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祭神如神在,重祭祀如事 生。」故聖人於鬼神也,畏之而不敢欺也。

《桓寬鹽鐵論》

《本議篇》

孔子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 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 喪。畜仁義以風之,廣德行以懷之。是以近者親附,而 遠者說服。」

孔子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今廢道德而任兵革,興師而伐之,屯戍而備之,暴兵 露師,以支久長,轉輸糧食無已,使邊境之士饑寒於 外,百姓勞苦於內,立鹽鐵,始張利官以給之,非長策 也。故以罷之為便也。

《論儒篇》

孔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故軺車良馬 無以馳之,聖德仁義無所施之。」

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如何其 苟合而以成霸王也?君子執德秉義而行,故造次必 於是,顛沛必於是。」

《憂邊篇》

孔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故聖人上賢不 離古,順俗而不偏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