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139

此页尚未校对

乃排附楊墨而塞孔道者也。雖然,孔氏不易廓,而能 廓之者,吾讀仲尼以降諸書,唯文中子或可續孔脈 乎?外或有能續之者,吾不得而知也。

憨憨子曰:「吾讀《莊子》,乃知周非老氏之徒也;吾讀《孟 子》,乃知軻非仲尼之徒也。夫何故?老氏不辨,周善辨, 仲尼言性活,軻言性死。辨則失真,死則不靈。失真不 靈,賢者之大疵也。」

賢奕《孟子》:「鑽穴隙相窺,穴而隴切。」今人皆讀作胡決 切,非也。冗、穴字相似而誤耳。

《日知錄》:《史記》伍被對淮南王安引《孟子》曰:「紂貴為天 子,死曾不若匹夫。」《揚子法言修身》篇引《孟子》曰:「夫有 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無意而至者也。」桓寬《鹽鐵論》 引《孟子》曰:「吾於《河廣》,知德之至也。」又引《孟子》曰:「堯舜 之道,非遠人也,人不思之爾。」《周禮大行人》註引《孟子》 曰:「諸侯有王。」宋鮑照《河清頌》引《孟子》曰:「千載一聖,猶」 旦暮也。《顏氏家訓》引《孟子》曰:「圖影失形。」《梁書處士傳 序》引《孟子》曰:「今人之於爵祿,得之若其生,失之若其 死。」《廣韻》「圭」字下注曰:「孟子六十四黍為一圭,十圭為 一合。」以及《集註》中《孟子》所引《荀子》。《孟子》三見齊王而 不言事,門人疑之。孟子曰:「我先攻其邪心。」今《孟子》書 皆無其文,豈所謂《外篇》者邪?《史記索隱》引皇甫謐 曰:「《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恐是舜生諸馮之誤。」 《漢書藝文志》:「《孟子》十一篇。」《風俗通》曰:「《孟子》作書,中外 十一篇。」

《詩維天之命」傳》引《孟仲子》曰:「大哉天命之無極!而美 周之禮也。《閟宮傳》引《孟仲子》曰:「是禖宮也。」《正義》引趙 岐云:「孟仲子,孟子從昆弟學於孟子者也。」《譜》云:「孟仲 子者,子思弟子,蓋與孟軻共事。子思後學于孟軻,著 書論《詩》,毛氏取以為說」,則又有《孟仲子》之書矣。陸 璣《詩草木疏》云:「子夏傳魯人申公,申公傳魏人李克, 李克傳魯人孟仲子,孟仲子傳趙人孫卿,孫卿傳魯 人大毛公,大毛公傳小毛公。」

《孟子》書引孟子之言凡二十有九,其載於《論語》者八: 學不厭而教不倦。里仁為美。君薨聽於冢宰。大哉 堯之為君!小子鳴鼓而攻之,吾黨之士狂簡鄉原,德 之賊,惡似而非者。

又多大同而小異。然則夫子之言,其不傳於後者多 矣。故曰:「仲尼沒而微言絕。」

《九經》《論語》皆以漢石經為據,故字體未變。《孟子》字多 近今,蓋久變於魏、晉以下之傳錄也,然則《石經》之功, 亦不細矣。如「知」多作「智」,「說」多作「悅」,「女」多作「汝」,「辟」多 作「避」,「弟」多作「悌」,「彊」多作「強」之類,與《論語》異。

《唐書》言邠州故作「豳。」開元十三年以字類幽,故為邠。 今惟《孟子》書用「邠」字。

《容齋四筆》言孟子「是由惡醉而強酒」、「見且由」「『不得亟」 並作「由』。今本作猶。」是知今之孟子,又與宋本小異。 趙岐注《孟子》,以季孫、子叔二人為孟子弟子。季孫知 孟子意不欲,而心欲使孟子就之,故曰:「異哉,弟子之 所聞也。」子叔心疑惑之,亦以為可就之矣。「使己為政」 以下,則孟子之言也。又曰:「告子名不害,兼治儒、墨之 道者。嘗學於《孟子》,而不能純徹性命之理。」又曰:「高子, 齊人也。學於《孟子》,鄉道而未明,去而學他術。」又曰:「盆 成括嘗欲學於《孟子》,問道未達而去。」宋徽宗政和五 年,封告子不害、東阿伯、高子、泗水伯、盆成括、萊陽伯、 季孫豐伯、子叔承陽伯,皆以孟子弟子故也。《史記索 隱》曰:「孟子有萬章公明高等,並軻之門」人。《廣韻》又云 「離婁,孟子門人。」不知其何所本。《淮南子》:「黃帝亡其 元珠,使離朱捷剟索之。」注:「二人皆黃帝臣。」《抱朴子》有 彭祖之弟子離婁公。

元吳萊著《孟子弟子列傳》二卷,今不傳。

《晏子書》稱「西郭徒居布衣之士」,盆成括嘗為孔子門 人,尤誤。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