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147

此页尚未校对

似是,標聖學之的傳,毫髮差訛,天地懸隔。《孟子》豈好 辯哉?不得已也。向使生今之世,其好辯又當何如?性故 堯舜之道何道哉?堯以天下傳之舜,舜以天下傳之 禹,即揖讓間而觀其深焉,斯深于其道矣。蓋以天下 與人,非輕天下,而喜塵囂之我去也。「天下如彼其大」, 謂其輕天下,非也。受人之天下而安享之,非重天下, 而喜富貴之我得也。天下于我何與?謂其重天下,亦 非也。揖讓之間即道也,授之者為天下得人,受之者 代天以理民物,天命人心之所在,不得而輕重之也。 豈必曰「允執厥中」,然後為道統之傳哉?伊尹耕莘而 樂,其道宜其不相侔矣。然道一也,本不以堯舜君天 下者有所加,不以伊尹耕夫而有損也。耕莘之外更 別無道,故律以道義,或輕于一介,或重于千駟,皆弗 之論也。試自尹之跡觀之,湯之幣聘後先一也,囂然 于三顧之間,幡然于三顧之後,非有輕重于其間也, 無非堯舜之道也。即其囂然之時,視天下民物與我 漠然不相關,一介之輕不是過矣。及其幡然視匹夫 匹婦之失所,皆引為己辜,其重豈特千駟已哉?人或 見其窮達不齊,而堯舜之道何窮達也?知堯舜未讓 之前,既讓之後,其道則一,故堯以天下與諸舜矣。三 年之喪,百姓如喪考妣,四海遏密,八音可見,堯雖殂 落,其道如故也。舜雖欲逃堯之讓,而天下之朝覲訟 獄謳歌者歸焉。道在重華,惡得而逃諸?在堯、舜如此, 則伊尹之樂其道者可知矣。然究所以惟道之樂者, 先知先覺焉故也,況推而覺乎天下之後知後覺焉, 使匹夫匹婦有不覺乎堯舜之道。尹之心不但已也, 舉天下皆覺乎堯舜之道,又有不信伊尹之心者乎? 所以五就湯而湯樂其道,咸有一德,然也。五就桀,而 桀亦不疑其去就之靡常。尹之心苟足以堯舜其君 民,湯可也,桀亦可也。雖去湯就桀,人固不疑悖乎湯, 而舍桀就湯。至有南巢之放,人亦不疑其以臣而放 君,信其堯、舜君民之道為有素耳。及相太甲,則以重 臣輔少主,人心最所疑忌者,此其時也。始焉太甲顛 覆典刑而放之桐,太甲固惟自怨自艾,以聽伊尹之 訓己;既而處遷仁義復歸于亳,太甲亦惟賴其匡救 之德,而終始弗之疑。若其放之而民大悅,反之而民 大悅,不特無所疑畏,而民且悅焉。尹果何以得此于 民哉?堯舜之道,尹先天下而覺之,先天下而樂之者, 此也。故使是君為堯舜之君矣,使是民為堯舜之民 矣。上而君,下而民,所以後天下而覺之,即後天下而 共樂之矣。盡天下而覺此道也,樂此道也,又孰疑乎 尹之所為哉?信乎,即其達之所行,而其隱居所求,益 可驗矣。孔子曰:「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尹之 謂也。是故從古以來,未有天下相揖讓者,行之自堯、 舜始也;未有得天下以征誅者,行之自尹、相、成湯始 也;未有以臣放復其君者,行之自尹、相、太甲始也。道 一也,堯、舜處其順而急于親賢,所以憂其民也;伊尹 處其逆,至于放伐其君,亦所以弔其民也。跡異道同, 堯舜非有餘,伊尹非不足也。知此者即為天下之先 知,覺此者即為天下之先覺。任先知先覺之責者,安 得不以斯道而覺斯民?伊尹樂堯舜之道

大哉時乎!元氣流行天地間,萬古不息,一時焉而已 矣。時乎春也,時乎夏也,時乎秋也,時乎冬也,循環無 端,終始不窮。凡陰陽之升降,日月寒暑之往來,昆蟲 草木之變化,久而元會運世,暫而一瞬息間,未有一 之能違乎時。故時之所在,一或違之,在天為災,在地 為怪,在物為妖,而況于人乎?然夏葛而冬裘,早作而 夜息。人之趨時若易易焉者。孟氏于孔子獨稱之曰 「聖之時。」其所以謂之時者,不過可以速而速,可以久 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自道亦曰:「我則 異於是,無可無不可。」夫當其可之謂時也,雖夷、尹、惠、 均之謂聖也,其于清任和一有所倚,則其去時也遠 矣。時何若是乎難哉?嘗玩《易》而得時之義焉。陰陽剛 柔,盈虛消息,其所以生生不測者,惟其時耳。故曰:「《易》 之為道也屢遷」,周流六虛,變動不居,上下無常,剛柔 相易,惟變所適,不可為典要。以此觀孔子,孔子其即 《易》矣乎。然孔子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子思 稱頌仲尼曰:「上律天時。」惟其上律,此所以天行健,君 子以自強不息,而與天並運,與時偕行,不自足也。惟 其學《易》,此所以洗心退密,而從心所欲,不踰乎矩,先 天不違,後天奉時,不自知也。是故不厭不倦,莫非天 道之運行;發憤忘食,一毫人力之不著,意必固我,絕 無纖塵;用舍行藏,渾無轍跡。由孟子觀之,曰:「孔子聖 之時」,而孔子自觀不過學而時習,不敢不勉云爾。噫! 惟其學而時習,故下學上達,「知我其天」,而為聖之時 者也。《中庸》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惟時,時未 發之中,故發皆中節,時出不匱,孔子一《中庸》之道也。 可見孔子豈能違乎時哉?能不失時而已矣。孟子自 述己志,惟願學孔子。凡辭受取予,一裁以義,彼一時 也,此一時也,變易惟時,我無與也。故曰:「知《易》者莫如 孟子。」然則後之人願學孔子,抑亦學其時哉?始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