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纔著意思,便有所恐懼,便是助長,如何謂之正心? 是誠意工夫猶未妥帖。必須掃蕩清寧,無意無必,不 忘不助,使他真體存存,纔是正心。然則正心固不在 誠意內,亦不在誠意外。若要誠意,卻先須知得箇本 在吾身,然後不做差了,又不是致知了,便是誠意。須 物格知至,而後好去誠意,則誠意固不在致知內,亦 不在致知外。故不曰所謂「誠意在致其知」者;所謂「正 心在誠其意者」是誠意「毋自欺」之說,只是實實落落 在我身上做工夫,不可便謂毋自欺為致知,與聖經 背。不先誠意,就去正心,則正心又著空了;不先致知, 就去誠意,則誠意又做差了。既能誠意,不去正心,則 誠意卻又助了。卻不可以誠意為正心,以致知為誠 意。故須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有誠意工夫,意誠 而后有正心工夫,所謂「正心不在誠意,誠意不在致 知」者,如此也。悟此《大學》微旨。諸生謝曰:「此千載未明 之學,幸蒙指示,今日知所以為學矣。」
鄭曉文集
《大學源流》
《大學》一書,初在《戴記》中,程子始表章而更定之,朱子 為之章句,今傳習者是也。漢司農鄭元所註,唐國子 祭酒孔穎達所疏,皆古本也。元金華王氏柏、四明黃 氏震、草廬吳氏澄、國朝正學方氏孝孺、山陰景氏濂、 溫陵蔡氏清、莆田鄭氏瑗、新安潘氏潢,各有說。惟餘 姚王氏守仁尊信古本,余固不敢謂古本有錯簡也。 又有石經《大學》,與古本《大學》不同。魏政和中,詔諸儒 虞松等考正五經,衛覬、邯鄲淳、鍾會等以古文小篆 八分刻之于石,始行《禮記》而《大學》《中庸》傳焉。松表述 賈逵之言曰:「孔伋窮居于宋,懼先聖之學不明而帝 王之道墜,故作《大學》以經之,《中庸》以緯之。」則《學》《庸》皆 子思所作,經緯之說,亦不為無見,蓋必有所受矣。戴、 鄭、賈三家。皆不分《經》《傳》。《經》《傳》分于宋儒。
羅汝芳旴壇直詮
《明明德》
孔子之學在于求仁,而《大學》即是孔門求仁全書也。 蓋仁者渾然與物同體也,故大人聯屬家國天下,以 成其身。今觀明明德而必曰「于天下」,則通天下皆在 吾明德中也,其精神血脈何等相親?說欲明明德于 天下,而必曰古之人,則我之明德親民,考之帝王而 不謬也。其本末先後,尚何患其不止至善也?細玩首 尾只此一意。故此書一明,不惟學者可身遊聖人堂 奧,而天下萬世真可使之物物各得其所也。大哉人 乎!斯其至矣。